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4-3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分组列车 | 第15-17页 |
1.3 车流组织研究现状 | 第17-32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3-28页 |
1.3.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28-32页 |
1.4 问题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32-36页 |
2 车流径路优化方法和求解 | 第36-58页 |
2.1 车流径路优化方法 | 第36-41页 |
2.1.1 基于点-弧模型的车流径路优化方法 | 第38-39页 |
2.1.2 基于弧-路模型的车流径路优化方法 | 第39-40页 |
2.1.3 基于树形结构的车流径路优化方法 | 第40-41页 |
2.2 求解算法 | 第41-45页 |
2.3 实例验证 | 第45-57页 |
2.3.1 算例介绍 | 第45-48页 |
2.3.2 Lingo求解 | 第48-54页 |
2.3.3 遗传算法求解 | 第54-5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3 单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方法和求解 | 第58-80页 |
3.1 单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方法 | 第58-65页 |
3.1.1 基于点-弧模型的单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方法 | 第58-62页 |
3.1.2 基于弧-路模型的单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方法 | 第62-63页 |
3.1.3 基于树形结构的单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方法 | 第63-65页 |
3.2 求解算法 | 第65-67页 |
3.3 实例验证 | 第67-79页 |
3.3.1 参数设计 | 第67-68页 |
3.3.2 Lingo求解 | 第68-73页 |
3.3.3 遗传算法求解 | 第73-78页 |
3.3.4 求解结果对比 | 第78-7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4 分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和求解 | 第80-102页 |
4.1 分组列车技术效益分析 | 第80-93页 |
4.1.1 合并式分组列车 | 第80-86页 |
4.1.2 衔接式分组列车 | 第86-93页 |
4.2 分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 | 第93-94页 |
4.3 模型求解 | 第94-100页 |
4.3.1 算例参数设置 | 第94-96页 |
4.3.2 算例验证 | 第96-10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5 分组、区段与摘挂列车编组计划协同优化 | 第102-124页 |
5.1 问题提出 | 第102页 |
5.2 区段列车与摘挂列车编组计划综合优化模型 | 第102-107页 |
5.3 部分区段流纳入分组列车后的剩余流开单组与摘挂的比选 | 第107-110页 |
5.4 分组、区段与摘挂列车编组计划综合优化模型 | 第110-114页 |
5.5 模型求解 | 第114-12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6 具有嵌套结构的分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方法和求解 | 第124-142页 |
6.1 问题描述 | 第124-126页 |
6.2 无嵌套模式 | 第126-127页 |
6.3 双层嵌套 | 第127-129页 |
6.4 多层嵌套 | 第129-131页 |
6.5 具有嵌套结构的分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 | 第131-134页 |
6.6 模型求解 | 第134-139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39-142页 |
7 结论 | 第142-146页 |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第142-144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4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4页 |
附录: 路网中可开行的分组列车 | 第154-166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6-17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