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本文符号一览表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SFRCC力学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4 硫酸盐侵蚀混凝土数值仿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1.5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28页 |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28-31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8-29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1.6.3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第二章 SFRCC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 第31-52页 |
2.1 试验原材料 | 第31-36页 |
2.2 试验仪器和设备 | 第36页 |
2.3 试验方案及配合比设计 | 第36-38页 |
2.4 试块的制备 | 第38-40页 |
2.5 SFRCC静态及准静态力学性能 | 第40-51页 |
2.5.1 SFRCC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 第41-43页 |
2.5.2 SFRCC的劈裂抗拉强度 | 第43-47页 |
2.5.3 SFRCC的轴心抗压强度 | 第47-49页 |
2.5.4 SFRCC的抗折强度 | 第49-5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SFRCC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研究 | 第52-115页 |
3.1 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机理、类型及影响硫酸盐侵蚀原因 | 第52-55页 |
3.1.1 硫酸盐侵蚀的机理分析 | 第52-53页 |
3.1.2 硫酸盐侵蚀的类型 | 第53-54页 |
3.1.3 影响硫酸盐侵蚀的原因 | 第54-55页 |
3.2 硫酸盐侵蚀下混凝土损伤测试 | 第55-59页 |
3.2.1 评价指标 | 第55-56页 |
3.2.2 弯曲应力加载过程 | 第56-59页 |
3.2.3 硫酸盐侵蚀SFRCC的概况 | 第59页 |
3.2.4 干湿循环作用下SFRCC的概况 | 第59页 |
3.3 混凝土耐硫酸盐试验研究 | 第59-114页 |
3.3.1 钢纤维对混凝土耐硫酸盐侵蚀的影响 | 第59-74页 |
3.3.2 强度对混凝土耐硫酸盐侵蚀的影响 | 第74-97页 |
3.3.3 多因素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 第97-11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四章 混凝土三指标耐久性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115-121页 |
4.1 混凝土损伤破坏理论基础 | 第115页 |
4.2 混凝土的损伤假定 | 第115-117页 |
4.3 混凝土的模型建立 | 第117-120页 |
4.3.1 弯曲应力影响函数的确定 | 第118页 |
4.3.2 强度影响函数的确定 | 第118页 |
4.3.3 钢纤维掺量影响函数的确定 | 第118页 |
4.3.4 三指标损伤方程的建立 | 第118-119页 |
4.3.5 工程寿命预测 | 第119-12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五章 硫酸盐溶液侵蚀SFRCC数值模拟 | 第121-136页 |
5.1 引言 | 第121页 |
5.2 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测定方法 | 第121-123页 |
5.3 菲克第一定律 | 第123-124页 |
5.4 扩散系数 | 第124页 |
5.5 基本假设以及前提条件 | 第124-125页 |
5.6 二维扩散模型的建立 | 第125-130页 |
5.6.1 模型的建立 | 第125-126页 |
5.6.2 模型求解方法 | 第126-130页 |
5.7 数值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30-134页 |
5.7.1 数值仿真结果 | 第130-134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6-138页 |
6.1 结论 | 第136-137页 |
6.2 展望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9页 |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49-150页 |
致谢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