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3页 |
1.1 燃油中硫的危害、标准和存在形态 | 第17-18页 |
1.1.1 燃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危害 | 第17页 |
1.1.2 燃油中硫含量的标准 | 第17-18页 |
1.1.3 燃油中硫的存在形态 | 第18页 |
1.2 燃油脱硫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8-25页 |
1.2.1 加氢脱硫技术 | 第18-20页 |
1.2.2 生物脱硫技术 | 第20页 |
1.2.3 萃取脱硫技术 | 第20-21页 |
1.2.4 吸附脱硫技术 | 第21-22页 |
1.2.5 氧化脱硫技术 | 第22-24页 |
1.2.6 其它脱硫技术 | 第24-25页 |
1.3 分子筛选择性吸附脱硫研究 | 第25-26页 |
1.3.1 分子筛吸附剂 | 第25页 |
1.3.2 改性分子筛吸附剂 | 第25-26页 |
1.3.3 吸附脱硫机理 | 第26页 |
1.4 磁性分子筛的应用与研究 | 第26-28页 |
1.4.1 磁性分子筛的制备 | 第26-27页 |
1.4.2 磁性分子筛的应用 | 第27-28页 |
1.5 Schiff碱金属配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 第28-29页 |
1.5.1 天然与模拟氧载体的研究 | 第28页 |
1.5.2 Schiff碱金属配合物的研究 | 第28-29页 |
1.6 固载型Schiff碱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1.6.1 Schiff碱金属配合物的固载技术 | 第29-30页 |
1.6.2 分子筛固载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30页 |
1.7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30-33页 |
1.7.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1页 |
1.7.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磁性分子筛的制备及表征 | 第33-47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3-35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2.1.3 材料表征方法 | 第34-35页 |
2.2 磁性分子筛的制备 | 第35页 |
2.3 磁性分子筛的表征 | 第35-45页 |
2.3.1 磁性分子筛组成分析(XRF) | 第35-36页 |
2.3.2 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XRD) | 第36-39页 |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39-40页 |
2.3.4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分析(H2-TPR) | 第40-41页 |
2.3.5 比表面积测定(BET) | 第41-42页 |
2.3.6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SEM) | 第42-43页 |
2.3.7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EM) | 第43-44页 |
2.3.8 磁学性质测定(VSM) | 第44-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磁性分子筛的吸附脱硫性能研究 | 第47-53页 |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7-49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47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3.1.3 脱硫性能测试方法 | 第47-49页 |
3.2 磁性分子筛吸附脱硫 | 第49-50页 |
3.2.1 不同铁负载量对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3.2.2 不同焙烧气氛对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50页 |
3.3 吸附机理探究 | 第50-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磁性分子筛固载Co(Salen)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53-65页 |
4.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3-54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53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53-54页 |
4.1.3 材料表征方法 | 第54页 |
4.2 磁性分子筛固载Co(Salen)催化剂的制备 | 第54-56页 |
4.3 磁性分子筛固载Co(Salen)催化剂的表征 | 第56-64页 |
4.3.1 催化剂组分分析(XRF) | 第56-57页 |
4.3.2 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XRD) | 第57-59页 |
4.3.3 比表面积测定(BET) | 第59页 |
4.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59-60页 |
4.3.5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SEM) | 第60-61页 |
4.3.6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EM) | 第61-62页 |
4.3.7 磁学性质测定(VSM) | 第62-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磁性固载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性能研究 | 第65-79页 |
5.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65-67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65-66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66页 |
5.1.3 脱硫性能测试方法 | 第66-67页 |
5.2 催化氧化脱硫研究 | 第67-72页 |
5.2.1 反应温度对催化氧化脱硫的影响 | 第67-68页 |
5.2.2 反应初始浓度对催化氧化脱硫的影响 | 第68-69页 |
5.2.3 烃类物质对催化氧化脱硫的影响 | 第69-70页 |
5.2.4 磁性负载对催化氧化脱硫的影响 | 第70-71页 |
5.2.5 催化剂循环使用评价 | 第71-72页 |
5.3 反应机理分析 | 第72-78页 |
5.3.1 产物分析 | 第72-74页 |
5.3.2 化学发光法探究机理 | 第74-76页 |
5.3.3 对苯醌捕获法探究机理 | 第76-77页 |
5.3.4 反应机理探究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9-81页 |
6.1 结论 | 第79-80页 |
6.2 建议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9页 |
导师与作者简介 | 第89-91页 |
附件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