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6页 |
1.2 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NVH方面差异 | 第16-17页 |
1.3 驱动电机噪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噪声产生机理分析 | 第22-33页 |
2.1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基本情况 | 第22-24页 |
2.1.1 驱动电机性能需求 | 第22-23页 |
2.1.2 驱动电机结构 | 第23-24页 |
2.2 驱动电机噪声源分类 | 第24-25页 |
2.3 驱动电机电磁噪声机理分析 | 第25-30页 |
2.3.1 永磁同步电机径向电磁力理论分析 | 第25-30页 |
2.3.2 电机控制器对电机噪声的影响 | 第30页 |
2.4 驱动电机噪声源识别方法 | 第30-32页 |
2.4.1 机械噪声源识别 | 第30-31页 |
2.4.2 电磁噪声源识别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驱动电机噪声测试 | 第33-45页 |
3.1 试验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第33-36页 |
3.1.1 测试系统及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3.1.2 试验台架及测试工况 | 第34-35页 |
3.1.3 试验的测试方法 | 第35-36页 |
3.2 驱动电机振动噪声测试数据分析 | 第36-42页 |
3.2.1 试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 第36页 |
3.2.2 稳态工况下电机振动及噪声频谱特性 | 第36-37页 |
3.2.3 动态工况下的噪声振动测试数据分析 | 第37-42页 |
3.2.3.1 中低频段的振动噪声测试数据分析 | 第37-38页 |
3.2.3.2 不同负载工况下的噪声数据分析 | 第38-42页 |
3.3 驱动电机噪声源识别及优化方向 | 第42-43页 |
3.3.1 机械噪声分析及优化建议 | 第42-43页 |
3.3.2 电磁噪声分析及优化建议 | 第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驱动电机的电磁场分析 | 第45-57页 |
4.1 电磁场分析基本理论 | 第45-47页 |
4.1.1 麦克斯韦方程组 | 第45-46页 |
4.1.2 位函数及其微分方程 | 第46页 |
4.1.3 电磁场求解的边界条件 | 第46-47页 |
4.2 驱动电机二维磁场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4.3 驱动电机气隙磁场的仿真计算 | 第48-52页 |
4.3.1 空载气隙磁场的仿真计算 | 第48-50页 |
4.3.2 负载气隙磁场的仿真计算 | 第50-52页 |
4.4 驱动电机电磁力的有限元计算 | 第52-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驱动电机电磁-结构-声学多物理场分析及验证 | 第57-74页 |
5.1 驱动电机结构模态分析 | 第57-63页 |
5.1.1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 第57-58页 |
5.1.2 驱动电机模态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58-60页 |
5.1.3 驱动电机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 | 第60-63页 |
5.2 电磁力激发的电机电磁-结构振动响应分析 | 第63-68页 |
5.2.1 谐响应分析基本理论 | 第63-64页 |
5.2.2 电磁-结构耦合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64-66页 |
5.2.3 振动响应仿真结果分析及验证 | 第66-68页 |
5.3 驱动电机声辐射的计算 | 第68-73页 |
5.3.1 声辐射理论基础 | 第68-69页 |
5.3.2 驱动电机声学边界元模型的建立 | 第69-71页 |
5.3.3 驱动电机声学响应结果分析及验证 | 第71-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总结 | 第74-75页 |
6.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