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背景与问题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1.2.1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资源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微学习资源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1.2.3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微学习资源设计的研究与启示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2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1 非正式学习理论 | 第21页 |
2.1.1 理论概述 | 第21页 |
2.1.2 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21页 |
2.2 联通主义理论 | 第21-22页 |
2.2.1 理论概述 | 第21-22页 |
2.2.2 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22页 |
2.3 情境认知理论 | 第22-23页 |
2.3.1 理论概述 | 第22-23页 |
2.3.2 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23页 |
2.4 认知负荷理论 | 第23-25页 |
2.4.1 理论概述 | 第23页 |
2.4.2 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23-25页 |
第3章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微学习资源的分析与设计 | 第25-43页 |
3.1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微学习资源设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25-26页 |
3.1.1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微学习资源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 第25页 |
3.1.2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微学习资源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 第25-26页 |
3.2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微学习资源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26-32页 |
3.2.1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微学习资源分类依据 | 第26-30页 |
3.2.2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微学习资源设计原则 | 第30-32页 |
3.3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微学习资源设计的流程 | 第32-38页 |
3.3.1 前端分析 | 第32-33页 |
3.3.2 切割知识组块 | 第33页 |
3.3.3 资源设计 | 第33-34页 |
3.3.4 平台搭建 | 第34-38页 |
3.3.5 分析反馈 | 第38页 |
3.4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微学习设计模式 | 第38-43页 |
3.4.1 学习设计的理念 | 第38页 |
3.4.2 微学习设计模型 | 第38-43页 |
第4章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微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 第43-59页 |
4.1 “微教技”微信公众平台的微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 第43-50页 |
4.1.1 前端分析 | 第43-45页 |
4.1.2 切割知识组块 | 第45-46页 |
4.1.3 资源设计 | 第46-49页 |
4.1.4 平台搭建 | 第49-50页 |
4.2 “微教技”公众号的支持设计 | 第50-53页 |
4.3 “微教技”公众号评价分析 | 第53-59页 |
4.3.1 问卷设计 | 第53页 |
4.3.2 测试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4.3.3 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结语 | 第59-61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59页 |
5.2 研究不足 | 第59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 第65-73页 |
附录1 “微教技”公众号前期分析调查问卷 | 第65-67页 |
附录2 “微教技”公众号用户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第67-69页 |
附录3 简易留言板主要代码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