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

阿尔金断裂中段乌尊硝尔-索尔库里段长序列古地震记录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前言第12-16页
    0.1 选题依据、拟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第12-13页
    0.2 研究思路、方法第13-14页
    0.3 论文工作量、工作成果和主要内容第14-16页
第一章 走滑断裂古地震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6-56页
    1.1 走滑断裂古地震探槽选址第17-39页
        1.1.1 长序列古地震记录探槽选址典型地貌第17-34页
        1.1.2 以获取同震位移为目的的探槽选址第34-35页
        1.1.3 讨论第35-39页
    1.2 走滑断裂古地震识别标志第39-52页
        1.2.1 地层的垂向错开第41-42页
        1.2.2 断层向上的逐渐尖灭第42-43页
        1.2.3 地层厚度变化第43-44页
        1.2.4 裂缝充填第44-45页
        1.2.5 角度不整合第45-46页
        1.2.6 沙土液化第46-47页
        1.2.7 崩积楔第47-48页
        1.2.8 褶皱第48-49页
        1.2.9 其他识别标志第49-52页
    1.3 走滑断裂古地震事件半定量化研究第52-54页
    1.4 古地震事件年代限定方法—OxCal程序的应用第54-56页
第二章 索尔库里铜矿探槽第56-93页
    2.1 地质背景第56-57页
    2.2 探槽点描述第57-61页
    2.3 古地震事件证据第61-69页
    2.4 碳十四测年第69-74页
    2.5 讨论第74-82页
        2.5.1 铜矿探槽古地震记录完整性第74-75页
        2.5.2 铜矿探槽古地震数据与其他研究点的对比第75-81页
        2.5.3 铜矿探槽古地震事件复发特征第81-82页
    2.6 小结第82页
    2.7 新证据及新认识第82-93页
        2.7.1 新证据第90-92页
        2.7.2 事件年代限定与复发间隔第92页
        2.7.3 存在的问题第92-93页
第三章 乌尊硝尔探槽第93-108页
    3.1 探槽构造地貌背景第93-94页
    3.2 探槽地层第94-96页
    3.3 古地震事件证据第96-98页
    3.4 碳十四测年第98-104页
    3.5 讨论第104-107页
        3.5.1 古地震完整性讨论第104-105页
        3.5.2 地震复发特征及其对比第105-107页
    3.6 结论第107-108页
第四章 铜矿探槽和乌尊硝尔探槽古地震强度的探讨第108-111页
    4.1 研究区左旋位错统计第108-109页
    4.2 破裂带范围(长度)第109-110页
    4.3 讨论第110-111页
第五章 全球走滑断裂长序列古地震记录变异系数统计与分析第111-114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存在的问题第114-115页
    6.1 主要结论第114页
    6.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第114-115页
附件1 2013年铜矿探槽证据第115-142页
附件2 乌尊硝尔探槽证据第142-155页
附件3 全球走滑断裂长序列古地震研究点分布图第155-157页
致谢第157-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66页
作者简介第166页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第166-167页
发表论文目录第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冷龙岭断裂带全新世破裂模式、大震复发特征研究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下一篇: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储层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