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1.1 生物源农药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3-15页 |
1.1.1 植物源农药 | 第13-14页 |
1.1.2 微生物源农药 | 第14页 |
1.1.3 动物源农药 | 第14页 |
1.1.4 农用抗生素 | 第14-15页 |
1.2 特殊环境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1.2.1 嗜热嗜冷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 第15-17页 |
1.2.2 耐盐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 第17-19页 |
1.2.3 耐高压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 第19-20页 |
1.2.4 红树林生态环境中的真菌代谢产物 | 第20-21页 |
1.3 海洋微生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3.1 海洋微生物源杀菌剂 | 第21页 |
1.3.2 海洋微生物源杀虫剂 | 第21页 |
1.3.3 海洋微生物源抗生素 | 第21-22页 |
1.4 海洋微生物源杀虫活性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4.1 卤素等特征官能团在杀虫剂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4.2 国外海洋微生物源杀虫活性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 第23页 |
1.4.3 国内海洋微生物源杀虫活性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5 海洋苔藓动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杀虫活性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1.6 存在的问题与论文设计思路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36页 |
2.1 总合草苔虫共附生微生物的分离 | 第28-30页 |
2.1.1 微生物分离试验材料 | 第28-30页 |
2.1.2 微生物分离试验方法 | 第30页 |
2.2 以卤虫为试虫对总合草苔虫共附生微生物进行活性初筛 | 第30-32页 |
2.2.1 活性初筛试验材料 | 第30-31页 |
2.2.2 活性初筛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2.3 以小菜蛾、酢浆草茹叶螨为试虫对活性菌株进行复筛 | 第32-33页 |
2.3.1 活性复筛试验材料 | 第32页 |
2.3.2 活性复筛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2.4 薄层色谱法对活性菌株物质多样性筛选 | 第33-34页 |
2.4.1 薄层色谱法试验材料 | 第33页 |
2.4.2 薄层色谱分析法 | 第33-34页 |
2.5 活性菌株粗提物对小菜蛾、酢浆草茹叶螨的毒力测定 | 第34-35页 |
2.5.1 毒力测定试验材料 | 第34页 |
2.5.2 毒力测定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2.6 活性菌株鉴定 | 第35-36页 |
2.6.1 菌株形态观察 | 第35页 |
2.6.2 菌株分子鉴定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6-49页 |
3.1 总合草苔虫共附生微生物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 第36-37页 |
3.2 共附生微生物活性初筛结果 | 第37-38页 |
3.3 具卤虫毒杀活性菌株复筛结果 | 第38-41页 |
3.4 薄层色谱法对7株活性菌株发酵产物粗提物物质结构多样性分析结果 | 第41-43页 |
3.5 2株活性菌株粗提物杀虫活性毒力测试结果 | 第43页 |
3.6 2株活性菌株鉴定 | 第43-49页 |
3.6.1 菌株的培养特征和形态学观察 | 第43-46页 |
3.6.2 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46-49页 |
第四章 问题与讨论 | 第49-53页 |
4.1 影响共附生微生物分离的几个主要因素 | 第49页 |
4.2 首次对海洋苔藓动物总合草苔虫共附生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研究 | 第49-50页 |
4.3 活性菌株复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50页 |
4.4 薄层色谱法对活性菌株发酵产物粗提物物质结构多样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 第50页 |
4.5 盐浓度对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影响 | 第50-52页 |
4.6 2株活性菌株很可能为海洋真菌 | 第52页 |
4.7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52页 |
4.8 本研究创新点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