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一览表 | 第7-8页 |
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4-36页 |
1.1 蜂毒肽的理化性质及药理作用 | 第14-16页 |
1.2 蜂毒肽抗肿瘤研究 | 第16-19页 |
1.2.1 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膜系统 | 第16-17页 |
1.2.2 促肿瘤细胞凋亡 | 第17-18页 |
1.2.3 抗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 | 第18-19页 |
1.3 蜂毒肽减毒增效抗肿瘤研究 | 第19-23页 |
1.3.1 化学或基因重组改变蜂毒肽结构 | 第19-20页 |
1.3.2 与其他化疗药物协同作用 | 第20页 |
1.3.3 应用微纳米药物传递体系抗肿瘤 | 第20-22页 |
1.3.4 Melittin-微纳米药物传递体系在其它疾病方面的研究 | 第22-23页 |
1.4 介孔氧化硅纳米储存器在药物传输系统中的研究 | 第23-33页 |
1.4.1 MSNs的生物相容性 | 第26-27页 |
1.4.2 MSNs药物传输系统的药物负载能力 | 第27-28页 |
1.4.3 MSNs药物传输系统的可控释放 | 第28-32页 |
1.4.4 MSNs药物传输系统的靶向功能 | 第32-33页 |
1.5 环糊精(CD)的理化性质和与聚合物包封特征研究 | 第33-35页 |
1.6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35-36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6-53页 |
2.1 试剂 | 第36-37页 |
2.2 仪器 | 第37页 |
2.3 方法 | 第37-53页 |
2.3.1 介孔氧化硅MSN制备 | 第37-38页 |
2.3.2 介孔氧化硅MSN氨基化(MSN-NH_2) | 第38页 |
2.3.3 MSN-NH_2模板CTAB的去除 | 第38页 |
2.3.4 MSN-NH_2介孔内表面不同基团化修饰 | 第38-40页 |
2.3.5 不同基团修饰MSN-NH_2介孔内表面对MEL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0页 |
2.3.6 不同介孔大小内-COOH-MSN-NH_2对MEL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0页 |
2.3.7 MEL/MSN-S-S-PEG-FA-CD的制备 | 第40-43页 |
2.3.8 透射电子显微镜对MSNs粒子表征 | 第43-44页 |
2.3.9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MSNs各基团修饰表征 | 第44页 |
2.3.10 Zeta电势对MSNs表面电荷性质表征 | 第44页 |
2.3.11 氮气吸附-脱附分析MSNs比孔容、比表面积和孔径大小 | 第44-45页 |
2.3.12 GSH触发响应研究 | 第45页 |
2.3.13 溶血试验 | 第45-47页 |
2.3.14 MEL/MSNs对肝癌HepG2细胞毒性和靶向性研究 | 第47-53页 |
2.3.15 数据处理 | 第5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3-79页 |
3.1 MSNs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53-62页 |
3.2 不同基团修饰MSN-NH_2介孔孔道对MEL吸附行为 | 第62-64页 |
3.3 不同介孔大小对MEL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64-66页 |
3.4 生理条件下GSH氧化还原触发MSNs响应研究结果 | 第66-69页 |
3.5 MEL/MSNs溶血实验研究结果 | 第69-72页 |
3.6 细胞内吞MSNs纳米粒子研究结果 | 第72-75页 |
3.7 MEL/MSNs对肝癌HEPG2细胞毒性研究结果 | 第75-79页 |
4 结论 | 第79-81页 |
5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6页 |
附录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