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再生骨料应用与制备工艺 | 第11-16页 |
1.2.1 再生骨料应用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再生骨料制备工艺 | 第13-16页 |
1.2.2.1 国外制备工艺 | 第13-15页 |
1.2.2.2 国内制备工艺 | 第15-16页 |
1.3 透水混凝土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6-19页 |
1.3.1 国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6-18页 |
1.3.2 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8-19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透水混凝土制备与试验方法 | 第21-32页 |
2.1 试验原材料 | 第21-24页 |
2.1.1 再生骨料 | 第21-22页 |
2.1.2 水泥 | 第22页 |
2.1.3 减水剂 | 第22-23页 |
2.1.4 硅灰 | 第23页 |
2.1.5 增强剂 | 第23页 |
2.1.6 水 | 第23-24页 |
2.2 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 | 第24-26页 |
2.2.1 透水混凝土的拌合 | 第24-25页 |
2.2.2 透水混凝土的成型 | 第25页 |
2.2.3 透水混凝土的养护 | 第25-26页 |
2.3 透水混凝土的性能测试方法 | 第26-31页 |
2.3.1 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测试方法 | 第26-27页 |
2.3.2 透水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测试方法 | 第27-28页 |
2.3.3 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测试方法 | 第28-29页 |
2.3.4 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测试方法 | 第29-31页 |
2.3.4.1 定水头法 | 第29-30页 |
2.3.4.2 变水头法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32-53页 |
3.1 透水混凝土的基本原理 | 第32-34页 |
3.1.1 透水混凝土的结构特征 | 第32页 |
3.1.2 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机理 | 第32-33页 |
3.1.3 透水混凝土的破坏特征 | 第33-34页 |
3.2 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 第34-38页 |
3.2.1 配合比设计原则 | 第34页 |
3.2.2 配合比参数的确定 | 第34-36页 |
3.2.3 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36-38页 |
3.3 正交试验设计 | 第38-39页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7页 |
3.4.1 抗压强度分析 | 第40-42页 |
3.4.2 抗折强度分析 | 第42-43页 |
3.4.3 孔隙率分析 | 第43-45页 |
3.4.4 透水系数分析 | 第45-47页 |
3.5 试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50页 |
3.5.1 孔隙率与抗压强度的相关性 | 第47页 |
3.5.2 孔隙率与抗折强度的相关性 | 第47-48页 |
3.5.3 孔隙率与透水系数的相关性 | 第48页 |
3.5.4 透水系数与抗压强度的相关性 | 第48-49页 |
3.5.5 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的相关性 | 第49-50页 |
3.6 最佳试验组合 | 第50-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性能优化 | 第53-62页 |
4.1 基准组设计 | 第53-56页 |
4.1.1 再生骨料掺量 | 第53-54页 |
4.1.2 成型、养护方式改进 | 第54-55页 |
4.1.3 配合比调整 | 第55-56页 |
4.2 硅灰改性 | 第56-58页 |
4.3 增强剂改性 | 第58-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工程案例及综合效益分析 | 第62-69页 |
5.1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应用要求 | 第62-63页 |
5.2 实体工程案例 | 第63-66页 |
5.2.1 路面结构设计 | 第63-64页 |
5.2.2 施工工艺流程 | 第64-65页 |
5.2.3 基本性能测试 | 第65-66页 |
5.3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综合效益分析 | 第66-68页 |
5.3.1 经济效益分析 | 第66-67页 |
5.3.2 生态效益分析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