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地铁车站危险源与物理环境分析 | 第16-25页 |
2.1 地铁车站突发事件概述 | 第16-19页 |
2.1.1 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分级 | 第16-17页 |
2.1.2 地铁车站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 第17-18页 |
2.1.3 车站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程序 | 第18-19页 |
2.2 地铁车站事故危险源分析 | 第19-21页 |
2.3 地铁车站应急疏散物理环境分析 | 第21-23页 |
2.3.1 地铁车站站台的分类与分析 | 第21-23页 |
2.3.2 应急疏散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哈尔滨市地铁车站乘客行为及运动规律研究 | 第25-34页 |
3.1 乘客运动特性分析 | 第25-28页 |
3.1.1 车站内各类乘客比例分析 | 第25-27页 |
3.1.2 乘客平均速度分析 | 第27页 |
3.1.3 乘客速度-密度分析 | 第27-28页 |
3.2 地铁车站内乘客个体运动分析 | 第28-31页 |
3.2.1 乘客运动模型对比分析 | 第29-31页 |
3.2.2 紧急情况下乘客反应分析 | 第31页 |
3.3 乘客群体运动分析 | 第31-33页 |
3.3.1 乘客群体运动平均速度 | 第31-32页 |
3.3.2 乘客疏散行为特性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哈尔滨市地铁车站应急疏散仿真构建 | 第34-44页 |
4.1 Building Exodus的建模理论方法 | 第34-36页 |
4.1.1 疏散仿真软件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4.1.2 Building Exodus疏散模块组成 | 第35-36页 |
4.2 疏散几何空间模块构建 | 第36-40页 |
4.2.1 车站设施数据 | 第36-38页 |
4.2.2 几何空间构建 | 第38-39页 |
4.2.3 节点属性 | 第39页 |
4.2.4 弧线属性 | 第39-40页 |
4.3 疏散客流模块参数的确定 | 第40-41页 |
4.4 仿真模型指标的确定 | 第41-43页 |
4.4.1 疏散时间 | 第41-42页 |
4.4.2 疏散评价标准 | 第42-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哈尔滨市地铁车站应急疏散方案研究 | 第44-59页 |
5.1 哈尔滨市地铁车站人员疏散方案设计 | 第45-48页 |
5.1.1 安全疏散 | 第45-46页 |
5.1.2 安全疏散设计流程 | 第46-47页 |
5.1.3 安全疏散设计方案 | 第47-48页 |
5.2 疏散方案仿真分析评价 | 第48-55页 |
5.2.1 模型设置与仿真 | 第49-50页 |
5.2.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5.2.3 疏散改进措施 | 第53-55页 |
5.3 疏散管理措施预案 | 第55-58页 |
5.3.1 疏散保障措施 | 第56页 |
5.3.2 疏散流程设计 | 第56-57页 |
5.3.3 疏散预案管理实施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
学习经历 | 第71页 |
工作经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