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地图制图学(地图学)论文--专门地图编制论文--自然地理图的编制论文

数字地貌晕渲优化方法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5-17页
第二章 传统地貌晕渲图的生成原理第17-27页
    2.1 光照原理第17-21页
        2.1.1 直照光源第18页
        2.1.2 斜照光源第18-20页
        2.1.3 综合照光源第20-21页
    2.2 半色调原理第21-23页
    2.3 辅助阴影第23-24页
        2.3.1 投射阴影第23页
        2.3.2 空中透视原理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7页
第三章 数字地貌晕渲图的生成方法第27-41页
    3.1 可视化技术第27-30页
    3.2 数字地貌晕渲数据支撑第30-37页
        3.2.1 数字地形模型第30-32页
        3.2.2 数字高程模型概述第32页
        3.2.3 数字高程模型的获取第32-33页
        3.2.4 数字高程模型的表示模型第33-36页
        3.2.5 数字晕渲图对DEM精度要求第36-37页
    3.3 数字地貌晕渲生成原理第37-38页
        3.3.1 兰伯特余弦定理第37-38页
        3.3.2 灰度计算公式第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41页
第四章 数字晕渲法的优化研究第41-55页
    4.1 按坡向调整光源方位角第42-46页
        4.1.1 聚类分析第42-43页
        4.1.2 滤波处理第43-46页
    4.2 光源方位角的连续变换第46-48页
    4.3 高度角的调整第48-49页
    4.4 彩色地貌晕渲第49-52页
        4.4.1 色彩设计基本方法第49-50页
        4.4.2 颜色模型第50-52页
        4.4.3 数字晕渲图色彩设计第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5页
第五章 陕西省数字晕渲图制作实例第55-65页
    5.1 数据准备第55-59页
        5.1.1 数据选择第55-56页
        5.1.2 数据拼接和裁剪第56-58页
        5.1.3 重采样第58-59页
    5.2 晕渲图生成及对比第59-60页
    5.3 彩色晕渲实现第60-63页
        5.3.1 按高程分级设色第60-61页
        5.3.2 渐变设色第61-63页
    5.4 叠加矢量数据第63-65页
结论及展望第65-67页
    结论第65页
    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航空矢量重力数据处理及误差补偿研究
下一篇:基于BDS/GPS双系统组合的形变监测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