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绿色增长的关中西部城镇密集区空间整合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5-20页
        1.1.1 时代背景:生态文明及绿色增长模式的转型第15-16页
        1.1.2 现实困境:城镇密集区空间发展的绿色觉醒第16-17页
        1.1.3 地域诉求:探索关中西部地区合理的次区域空间规划方法第17-18页
        1.1.4 规划及政策背景第18-2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1.2.1 研究目的第20页
        1.2.2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3 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第21-23页
        1.3.1 概念界定第21-22页
        1.3.2 研究范围的空间界定第22-23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第23-27页
        1.4.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4.2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4.3 研究框架第25-27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第27-45页
    2.1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第27-32页
        2.1.1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第27-28页
        2.1.2 区域生态经济学理论第28-29页
        2.1.3 区域整合发展理论第29-30页
        2.1.4 景观生态学第30-31页
        2.1.5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1-32页
    2.2 城镇密集区发展研究历程第32-35页
        2.2.1 城镇密集区学术研究的思想萌芽第32页
        2.2.2 后工业化时代的国外城镇密集区研究第32-34页
        2.2.3 城镇密集区研究的本土化第34-35页
    2.3 城镇密集区空间整合相关研究综述第35-41页
        2.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35-36页
        2.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36-41页
    2.4 有关绿色增长的城镇密集区空间规划实践第41-44页
        2.4.1 珠三角全域空间规划策略研究第41-42页
        2.4.2 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空间发展策略研究第42-43页
        2.4.3 案例借鉴与启示第43-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关中西部城镇密集区空间格局与特征总结第45-75页
    3.1 发展动因第45-51页
        3.1.1 引导作用力:宏观政策支持第45-47页
        3.1.2 基础作用力:自然地貌限制第47-48页
        3.1.3 指向作用力:交通辐射影响第48-49页
        3.1.4 直接作用力:产业空间集聚第49-51页
    3.2 发展概况第51-67页
        3.2.1 城镇人口发展:稳中有进上升第51-53页
        3.2.2 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基础良好第53-55页
        3.2.3 城镇空间格局:带型特征明显第55-57页
        3.2.4 产业分布格局:集聚扩散并重第57-62页
        3.2.5 景观生态格局:塬为基水连城第62-65页
        3.2.6 道路交通体系:交通条件便利第65-67页
    3.3 特征总结第67-73页
        3.3.1 建设空间低效蔓延第67-68页
        3.3.2 生态安全体系缺失第68-71页
        3.3.3 产业缺乏专业分工第71-72页
        3.3.4 区域城际交通滞后第72页
        3.3.5 城镇发展各自为政第72-73页
    3.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四章 基于绿色增长的关中西部城镇密集区空间整合路径第75-85页
    4.1 绿色增长的城镇密集区空间整合内涵第75-79页
        4.1.1 绿色增长的理论演进第75-77页
        4.1.2 绿色增长的综合内涵第77-78页
        4.1.3 绿色增长的规划响应第78-79页
    4.2 绿色增长的城镇密集区空间整合框架第79-80页
    4.3 绿色增长的城镇密集区空间整合指导原则第80-81页
        4.3.1 生态优先第80-81页
        4.3.2 经济主导第81页
        4.3.3 协同共生第81页
    4.4 绿色增长的城镇密集区空间整合目标导向第81-83页
        4.4.1 综合维度:整体空间的协调拓展第81-82页
        4.4.2 生态维度:生态空间的多级保护第82页
        4.4.3 经济维度:产业结构的创新发展第82页
        4.4.4 网络维度:交通系统的高效对接第82页
        4.4.5 社会维度:人地关系的统筹协调第82-83页
    4.5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五章 基于绿色增长的关中西部城镇密集区空间整合模式建构第85-103页
    5.1 城镇密集区空间整合模式研究第85-86页
        5.1.1 城镇密集区空间整合目标演进第85页
        5.1.2 城镇密集区空间整合模式分析第85-86页
    5.2 绿色增长的城镇密集区空间整合模式建构要素第86-90页
        5.2.1 宏观背景:空间整合的动力第87页
        5.2.2 资源要素:空间整合的基础第87-88页
        5.2.3 生态本底:空间整合的载体第88页
        5.2.4 产业布局:空间整合的核心第88-89页
        5.2.5 基础设施:空间整合的骨架第89页
        5.2.6 政策引导:空间整合的催化剂第89-90页
    5.3 绿色增长的关中西部城镇密集区空间整合模式选择第90-95页
        5.3.1 关中西部城镇密集区空间联系强度分析第90-94页
        5.3.2 绿色增长的关中西部城镇密集区空间整合模式构想第94-95页
    5.4 绿色增长的城镇密集区空间整合驱动机制第95-98页
        5.4.1 以各类空间地域要素为依托第95-97页
        5.4.2 以区域空间重构动力为引擎第97页
        5.4.3 以城镇空间组织模式为抓手第97-98页
    5.5 重点地区分析第98-102页
        5.5.1 轴线延展模式第98-99页
        5.5.2 互动共生模式第99-100页
        5.5.3 飞地跃迁带动模式第100-101页
        5.5.4 产城连动模式第101-102页
    5.6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六章 实现绿色增长的关中西部城镇密集区空间整合策略第103-121页
    6.1 空间系统整合:“拼凑成群”到“精明增长”第103-104页
        6.1.1 区域空间有序生长第103页
        6.1.2 城镇空间有限扩展第103-104页
        6.1.3 建设空间集约开发第104页
    6.2 生态环境整合:“空间胁迫”到“理性增长”第104-112页
        6.2.1 构筑区域绿色生态安全格局第105-109页
        6.2.2 协调建设空间与非建设空间关系第109-111页
        6.2.3 提倡生态化的发展方式第111-112页
    6.3 产业结构整合:“条块分割”到“创新增长”第112-115页
        6.3.1 加强区域产业联动第112-113页
        6.3.2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第113-115页
    6.4 交通体系整合:“滞后拥阻”到“高效增长”第115-118页
        6.4.1 区域层面:加强区域城际相连第116-117页
        6.4.2 城区内部:提倡城区公交优先第117-118页
        6.4.3 街巷之间:鼓励慢行交通出行第118页
    6.5 制度管理协调第118-119页
        6.5.1 完善市场保障机制第118页
        6.5.2 建立生态保障机制第118-119页
        6.5.3 健全管理保障机制第119页
        6.5.4 引入社会保障机制第119页
    6.6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结论与展望第121-125页
    研究结论第121页
    本文创新点第121-122页
    不足及展望第122-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第129-131页
致谢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下采动作用下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下一篇:城市修补视角下的长安路片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