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仁政”说之美德伦理学解读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 | 第8-9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9页 |
(一) 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9页 |
(二) 国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9页 |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9-11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9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第一章 “仁政”的美德伦理学基础存在 | 第11-23页 |
第一节 何为美德伦理学 | 第11-13页 |
一、美德与美德伦理学 | 第11-12页 |
二、情感主义的美德伦理学的评价性概念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孟子的儒家美德伦理学 | 第13-17页 |
一、孟子“性善说”情感主义特征 | 第13-14页 |
二、四端与四德 | 第14-16页 |
三、美德与仁心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美德与“仁政” | 第17-23页 |
一、“仁政”的美德特征 | 第17-19页 |
二、“仁政”最根本的美德规范:不忍之心 | 第19-20页 |
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之政” | 第20-23页 |
第二章 为政之德 | 第23-31页 |
第一节 不忍之君 | 第23-25页 |
一、仁民爱物 | 第23-24页 |
二、推恩亲民 | 第24页 |
三、“不嗜杀者”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格君心之非 | 第25-28页 |
一、“唯大人者能格君心之非 | 第25-26页 |
二、“引君当道,致君尧舜” | 第26-27页 |
三、“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从恒产到恒心 | 第28-31页 |
一、恒产者如何有恒心 | 第28-29页 |
二、教民孝悌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不忍之政 | 第31-38页 |
第一节 王道还是霸道 | 第31-33页 |
一、王霸之争 | 第31-32页 |
二、仁心仁政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贤人政治 | 第33-35页 |
一、尊贤使能 | 第33-34页 |
二、虚君分权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民本主义 | 第35-36页 |
一、民贵君轻 | 第35页 |
二、“制民之产”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得民心者得天下 | 第36-38页 |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第36-37页 |
二、独夫可诛,反对战争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当代价值 | 第38-43页 |
第一节 “仁政”思想的现代土壤 | 第38-40页 |
一、“民本”与“民主” | 第38-39页 |
二、当代社会实行“仁政”较之古代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第39-40页 |
第二节 美德伦理学解读“仁政”的现代价值 | 第40-43页 |
一、“仁政”对当今政治生活的启发 | 第40-41页 |
二、情感呼唤,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