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心灵意向—约翰·塞尔的意义理论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塞尔意义理论的背景及其发展阶段 | 第12-24页 |
第一节 语言哲学与意义理论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塞尔意义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出发点 | 第14-20页 |
一、奥斯汀和格赖斯的影响 | 第14-16页 |
二、对意义事实的困惑 | 第16-17页 |
三、《言语行为》中的早期意义理论 | 第17-20页 |
第三节 从语言哲学到心灵哲学 | 第20-24页 |
一、语言哲学之为心灵哲学的分支 | 第20-22页 |
二、《意向性》中发展出的成熟意义理论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意向性与意义 | 第24-49页 |
第一节 心灵的意向性 | 第24-28页 |
一、心灵意向性及其衍生形态 | 第24-26页 |
二、意向状态的结构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意义来源于意向性 | 第28-37页 |
一、意向状态结构与言语行为结构 | 第29-30页 |
二、心灵表征与语言表征 | 第30-33页 |
三、言说者意义与语句意义 | 第33-34页 |
四、意义来源于心灵意向性 | 第34-37页 |
第三节 意向性意义理论的认知基础 | 第37-49页 |
一、生物自然主义立场 | 第38-41页 |
二、将语言自然化 | 第41页 |
三、心灵的前语言认知状态 | 第41-44页 |
四、语言之于心灵认知的作用 | 第44-46页 |
五、意向性的网络—背景 | 第46-49页 |
第三章 塞尔对意向主义意义立场的辩护 | 第49-60页 |
第一节 回应认知基础分析中的争议 | 第49-52页 |
第二节 反对语义外在论 | 第52-55页 |
第三节 反对意义怀疑论 | 第55-60页 |
第四章 意向性意义理论的价值及其问题 | 第60-66页 |
第一节 塞尔意向性意义理论的重要价值 | 第60-63页 |
一、凸显心灵的基础地位 | 第60-61页 |
二、意义与理解 | 第61-62页 |
三、对意义理论两种研究进路的综合 | 第62-63页 |
第二节 塞尔意向性意义理论面临的问题 | 第63-66页 |
一、意向性的本质与特性 | 第63-64页 |
二、意义与约定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