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脂肪细胞的分类与功能 | 第12-13页 |
1.2 米色脂肪组织及白色脂肪褐色化 | 第13-15页 |
1.3 肥胖及肥胖的治疗途径 | 第15-16页 |
1.4 黄芪及其组份刺芒柄花素的研究背景及进展 | 第16-18页 |
第2章 材料与试剂 | 第18-21页 |
2.1 主要器材和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2.2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2.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0页 |
2.4 实验细胞 | 第20页 |
2.5 实验动物 | 第20-21页 |
第3章 实验方法 | 第21-29页 |
3.1 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和间质维管细胞的分离 | 第21页 |
3.2 中草药提取物 | 第21-22页 |
3.3 WesternBlot实验步骤 | 第22-23页 |
3.4 RNA提取和定量PCR | 第23-24页 |
3.5 油红O染色 | 第24页 |
3.6 动物饲养 | 第24-25页 |
3.7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 | 第25-26页 |
3.8 间接量热法和计算能量消耗 | 第26页 |
3.9 PPARγ荧光素酶活性测定 | 第26-27页 |
3.10 Seahorse分析 | 第27页 |
3.11 3T3-L1细胞培养和诱导分化 | 第27-28页 |
3.12 AlphaScreen结合实验 | 第28-29页 |
第4章 实验结果 | 第29-48页 |
4.1 黄芪及其组份刺芒柄花素在体外诱导白色脂肪细胞褐色化 | 第29-33页 |
4.2 刺芒柄花素有效治疗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 | 第33-40页 |
4.3 刺芒柄花素通过PPARγ途径发挥产热功能 | 第40-48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8-5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