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表 | 第7-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1.1 油菜素甾醇的发现和结构的解析 | 第12-13页 |
1.2 油菜素内酯关键合成酶的催化机制 | 第13-19页 |
1.2.1 DET2:BRs合成中的第一个5α还原酶 | 第13-14页 |
1.2.2 CPD:C-3氧化酶 | 第14-15页 |
1.2.3 DWF4:C-22羟化酶 | 第15-17页 |
1.2.4 ROT3和CYP90D1:C-23羟化酶 | 第17页 |
1.2.5 BR6OX1和BR6OX2:C-6氧化酶 | 第17-19页 |
1.3 油菜素内酯合成通路概述 | 第19-20页 |
1.4 油菜素内酯合成酶的转录调控 | 第20-22页 |
1.5 油菜素甾醇信号转导通路简介 | 第22-25页 |
1.6 DWF4的研究进展综述 | 第25-29页 |
1.7 油菜素甾醇和赤霉素Cross-talk | 第29-32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32-61页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2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2.1.2 实验菌株和载体 | 第32页 |
2.1.3 实验所使用的仪器 | 第32页 |
2.2 拟南芥的种植和培养 | 第32-34页 |
2.2.1 拟南芥的土壤种植 | 第32-33页 |
2.2.2 拟南芥的无菌培养 | 第33-34页 |
2.2.3 拟南芥幼苗的生理实验 | 第34页 |
2.3 拟南芥总RNA的提取和反转录 | 第34-36页 |
2.3.1 拟南芥总RNA的提取 | 第34-36页 |
2.3.2 植物总RNA反转录为cDNA | 第36页 |
2.4 拟南芥基因的克隆 | 第36-42页 |
2.4.1 基因的扩增 | 第36-39页 |
2.4.2 BP反应得到正确的克隆载体 | 第39-41页 |
2.4.2.1 BP反应 | 第39页 |
2.4.2.2 BP反应产物转化DH5α | 第39页 |
2.4.2.3 菌液PCR鉴定阳性克隆(以 DWF4 为例) | 第39-40页 |
2.4.2.4 阳性克隆质粒DNA的提取(碱裂解法) | 第40-41页 |
2.4.3 LR反应得到正确的表达载体 | 第41-42页 |
2.5 拟南芥转基因 | 第42-45页 |
2.5.1 拟南芥的转基因-浸花法 | 第42页 |
2.5.2 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 第42-44页 |
2.5.3 拟南芥转基因纯合株系 | 第44-45页 |
2.6 Western-Blot | 第45-51页 |
2.6.1 Western-Bolt鉴定转基因植株DWF4-GFP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45-49页 |
2.6.2 EndoH处理检测BRI1的内质网滞留 | 第49-50页 |
2.6.3 BES1的磷酸化状态检测 | 第50-51页 |
2.7 RT-PCR和QRT-PCR | 第51-56页 |
2.7.1 RT-PCR确定目的基因的超表达(以DWF4为例) | 第51-53页 |
2.7.2 荧光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PCR,QRT-PCR) | 第53-56页 |
2.8 拟南芥突变体的鉴定 | 第56-59页 |
2.8.1 T-DNA插入突变体的鉴定 | 第56-57页 |
2.8.2 CAPS和dCAPS | 第57-59页 |
2.9 转录组测序(RNA-seq) | 第59-61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61-97页 |
3.1 DWF4超表达能够部分恢复bri1-5的表型 | 第61-64页 |
3.2 除DWF4之外的BR合成基因超表达不能恢复bri1-5的表型 | 第64-76页 |
3.2.1 CPD超表达不能部分恢复bri1-5的表型 | 第64-67页 |
3.2.2 DET2超表达不能部分恢复bri1-5的表型 | 第67-68页 |
3.2.3 ROT3超表达不能部分恢复bri1-5的表型 | 第68-70页 |
3.2.4 CYP90D1超表达不能部分恢复bri1-5的表型 | 第70-72页 |
3.2.5 BR6OX1超表达不能部分恢复bri1-5的表型 | 第72-73页 |
3.2.6 BR6OX2超表达不能部分恢复bri1-5的表型 | 第73-76页 |
3.3 BR合成基因在野生型中超表达的表型确定 | 第76-77页 |
3.4 DWF4超表达对BR信号通路突变体表型的恢复 | 第77-79页 |
3.4.1 DWF4超表达能够明显恢复bri1-301的表型 | 第77-78页 |
3.4.2 DWF4超表达能够明显恢复bak1-4的表型 | 第78-79页 |
3.5 DWF4超表达在bri1-5的表型与BR合成和信号的关系 | 第79-85页 |
3.5.1 DWF4超表达能够明显恢复bri1-5不是因为BL增加 | 第79-80页 |
3.5.2 DWF4超表达在WS2中超敏感,而在bri1-5中不敏感 | 第80-81页 |
3.5.3 DWF4超表达能够明显恢复bri1-5不是因为激活了BR的信号通路 | 第81-82页 |
3.5.4 DWF4超表达在bri1-5中抑制了BR的负反馈调控,同时未增加bri1-5对BL的响应 | 第82-84页 |
3.5.5 DWF4超表达能够明显恢复bri1-5不是因为ER-qualitycontrol | 第84-85页 |
3.6 DWF4超表达在bri1-5的表型与其它植物激素的关系 | 第85-90页 |
3.6.1 促进bri1-5生长的其它植物激素筛选 | 第85-86页 |
3.6.2 生长素和赤霉素与DWF4的关系 | 第86-87页 |
3.6.3 DWF4的缺失突变体 | 第87-88页 |
3.6.4 筛选参与BR与生长素cross-talk的基因 | 第88-89页 |
3.6.5 DWF4超表达恢复赤霉素不敏感突变体gai- | 第89-90页 |
3.7 DWF4超表达在bri1-5与WS2中的转录组数据分析 | 第90-94页 |
3.7.1 QRT-PCR检测DWF4的超表达材料 | 第90-91页 |
3.7.2 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 第91-94页 |
3.8 结果与讨论 | 第94-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6页 |
附录 | 第106-11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