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行车组织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共线运营下的开行方案优化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20页
2 共线运营模式及其交路分析第20-31页
    2.1 共线运营的定义第20页
    2.2 共线运营的分类第20-25页
        2.2.1 按线路几何形态上的岔线形式分类第21-24页
        2.2.2 按线路性质分类第24-25页
    2.3 不同共线运营模式下客流适应度分析第25-28页
    2.4 共线模式的优缺点分析第28-30页
        2.4.1 优点第28-29页
        2.4.2 缺点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城市轨道交通Y型线的形成及交路计划分析第31-44页
    3.1 城市轨道交通Y型线的形成第31-33页
        3.1.1 城市形态及规划决定第31-32页
        3.1.2 城市战略发展第32页
        3.1.3 服务重大项目第32-33页
    3.2 Y型线交路计划影响因素第33-39页
        3.2.1 乘客需求第34-36页
        3.2.2 行车组织条件第36-38页
        3.2.3 运营组织第38-39页
    3.3 城市轨道交通Y型线交路方案第39-43页
        3.3.1 列车交路计划的制定步骤第39页
        3.3.2 城市轨道交通Y型线交路形式第39-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4 城市轨道交通Y型线开行方案优化研究第44-56页
    4.1 概述第44页
    4.2 问题描述及基本假设第44-46页
        4.2.1 城市轨道交通Y型线路描述第44-45页
        4.2.2 基本假设及定义第45-46页
    4.3 城市轨道交通Y型线共线开行方案模型的构建第46-51页
        4.3.1 客流分析第47-48页
        4.3.2 目标函数第48-50页
        4.3.3 约束条件第50-51页
    4.4 算法设计第51-55页
        4.4.1 算法介绍第51-53页
        4.4.2 算法设计第53-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5 案例分析第56-79页
    5.1 线路概况第56-57页
        5.1.1 线路基本情况第56页
        5.1.2 线路区间长度第56-57页
        5.1.3 线路沿线用地分析第57页
    5.2 客流特征分析第57-58页
    5.3 列车运行开行方案的生成第58-72页
        5.3.1 模型参数设定第58-59页
        5.3.2 模型求解第59-60页
        5.3.3 模型效果评价指标第60页
        5.3.4 最优列车开行方案分析第60-66页
        5.3.5 最优列车开行方案与主支线贯通运营方案对比分析第66-69页
        5.3.6 最优列车开行方案与主支线独立运营方案对比分析第69-72页
    5.4 列车交路方案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72-77页
        5.4.1 列车满载率上限的影响第72-76页
        5.4.2 小交路折返站位置的影响第76-77页
    5.5 本章小结第77-7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9-82页
    6.1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论第79-81页
    6.2 研究展望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附录A H市某线路早高峰客流 OD 预测值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地功能差异对地铁站点间空间交互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地铁车载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