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践行友善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3-18页
        1.2.1 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2 存在问题第17-18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8-21页
        1.3.1 研究思路第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页
        1.3.3 研究重点和难点第18-21页
2 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理论界说第21-33页
    2.1 友善价值观和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概念界定第21-22页
    2.2 友善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第22-25页
        2.2.1 善以待人,克己为人第22-23页
        2.2.2 协调合作,爱国担责第23-24页
        2.2.3 保护自然,持续发展第24-25页
    2.3 友善价值观的思想资源第25-28页
        2.3.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友善思想第25-26页
        2.3.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友善观及其中国化发展第26-28页
    2.4 大学生践行友善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第28-33页
        2.4.1 大学生践行友善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第28-29页
        2.4.2 大学生践行友善价值观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第29-30页
        2.4.3 大学生践行友善价值观有利于推动中国梦的实现第30-31页
        2.4.4 大学生践行友善价值观有利于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31-33页
3 大学生友善观念现状的调查分析第33-44页
    3.1 大学生友善观念总体良好第33-35页
        3.1.1 对友善价值观比较了解第33页
        3.1.2 对友善价值观的重要性较为肯定第33-34页
        3.1.3 对友善行为的结果较为满意第34-35页
        3.1.4 对友善思维运用较广第35页
    3.2 大学生践行友善价值观存在的问题第35-41页
        3.2.1 友善行为自觉性不强第35-38页
        3.2.2 校园范围内友善行为欠缺第38-40页
        3.2.3 社会交往中友善行为缺失第40-41页
    3.3 大学生践行友善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1-44页
        3.3.1 大学生个人友善境界不高第41页
        3.3.2 社会机构对友善行为的保障机制不完善第41-42页
        3.3.3 不良社会思潮和风气的冲击第42-44页
4 增强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对策研究第44-58页
    4.1 加强以校园教育为主渠道的友善教育第44-49页
        4.1.1 增强对不同阶段学生道德教育的针对性第45-46页
        4.1.2 丰富高校对大学生友善教育的内容第46-48页
        4.1.3 扩宽对大学生进行友善教育的途径第48-49页
    4.2 提升大学生的友善品德修养第49-52页
        4.2.1 培养自我教育的自觉性第49-50页
        4.2.2 更新传统友善交往观念第50-51页
        4.2.3 提升友善思维能力第51-52页
    4.3 强化家庭教育中的友善教育第52-53页
        4.3.1 丰富家庭教育中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第52页
        4.3.2 家庭成员要以身作则第52-53页
        4.3.3 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第53页
    4.4 把友善教育融入社会第53-58页
        4.4.1 实施典型引导,强化宣传渠道第54页
        4.4.2 强化大学生的友善社会实践活动第54-55页
        4.4.3 建立健全友善赏罚机制第55-58页
5 结语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 1第64-68页
作者简历第68-7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主题活动”在菲律宾马尼拉幼聪园汉语课堂上的应用与反思
下一篇:A Study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cenic Spot Na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Exemplified with Xia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