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1.2.1 关系型融资理论综述 | 第12-16页 |
1.2.2 企业成长能力理论综述 | 第16-17页 |
1.2.3 关系型融资与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2.4 国内外理论研究评价 | 第18-19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安排 | 第19-20页 |
1.3.1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9页 |
1.3.2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2-3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6页 |
2.1.1 中小企业界定 | 第22-24页 |
2.1.2 关系型融资概念 | 第24-25页 |
2.1.3 企业成长能力概念 | 第25-26页 |
2.2 中小企业关系型融资理论 | 第26-27页 |
2.2.1 信贷配给理论 | 第26页 |
2.2.2 金融中介理论 | 第26-27页 |
2.2.3 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27页 |
2.3 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理论 | 第27-28页 |
2.3.1 核心能力理论 | 第28页 |
2.3.2 动态能力理论 | 第28页 |
2.4 关系型融资在中小企业成长中的作用 | 第28-32页 |
第三章 我国中小企业成长及融资现状分析 | 第32-40页 |
3.1 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现状 | 第32-33页 |
3.2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 第33-36页 |
3.2.1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分析 | 第33-35页 |
3.2.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3.3 关系型融资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优势分析 | 第36页 |
3.4 关系型融资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变量分析 | 第36-40页 |
3.4.1 银行规模 | 第37页 |
3.4.2 银企关系长度 | 第37页 |
3.4.3 关系银行数量 | 第37-38页 |
3.4.4 主银行贷款份额 | 第38页 |
3.4.5 控制变量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关系型融资影响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的实证分析 | 第40-46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40-41页 |
4.2 变量选取与定义 | 第41页 |
4.3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 | 第41-42页 |
4.4 模型构建 | 第42页 |
4.5 实证分析 | 第42-46页 |
4.5.1 样本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2-43页 |
4.5.2 变量间的自相关检验及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43-44页 |
4.5.3 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6-5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5.2.1 建立适合中小企业成长的关系型融资制度 | 第47-48页 |
5.2.2 提高中小企业自生能力 | 第48页 |
5.2.3 完善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体系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