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校园欺凌行为的研究--基于安徽省S中学的个案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四、研究设计 | 第16-19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校园欺凌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 第21-28页 |
一、S中学基本概况 | 第21页 |
二、调研总体情况 | 第21-23页 |
(一)抽样方法 | 第21页 |
(二)样本情况 | 第21-23页 |
三、校园欺凌行为的调查 | 第23-28页 |
(一)校园欺凌行为的类型 | 第23-24页 |
(二)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 | 第24-25页 |
(三)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 | 第25-28页 |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行为的实施过程 | 第28-64页 |
一、案例背景 | 第28页 |
二、案主1:欺凌者的介入 | 第28-42页 |
(一)个案背景 | 第28页 |
(二)资料搜集与诊断 | 第28-31页 |
(三)目标与计划制定 | 第31-32页 |
(四)服务与治疗过程 | 第32-41页 |
(五)结案与评估 | 第41-42页 |
三、案主2:被欺凌者的介入 | 第42-53页 |
(一)个案背景 | 第42-43页 |
(二)资料搜集与诊断 | 第43-45页 |
(三)目标与计划制定 | 第45-47页 |
(四)服务与治疗过程 | 第47-52页 |
(五)结案与评估 | 第52-53页 |
四、案主3:旁观者的介入 | 第53-64页 |
(一)个案背景 | 第53-54页 |
(二)资料搜集与诊断 | 第54页 |
(三)目标与计划制定 | 第54-57页 |
(四)服务与治疗过程 | 第57-63页 |
(五)结案与评估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研究总结 | 第64-67页 |
一、社会层面 | 第64-65页 |
(一)派遣专业社工进驻 | 第64页 |
(二)建立多方联动机制 | 第64-65页 |
二、学校层面 | 第65-66页 |
(一)日常的情绪管理学习 | 第65页 |
(二)对学生进行移情训练 | 第65页 |
(三)培育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 第65-66页 |
三、专业层面 | 第66-67页 |
(一)帮助被欺凌者及时恢复 | 第66页 |
(二)对欺凌者进行矫正治疗 | 第66页 |
(三)关注原生家庭内部教育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