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氮杂环与四苯基乙烯聚集诱导发光体系机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3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经典聚集诱导发光机理 | 第11-28页 |
1.2.1 分子内运动受限机理 | 第12-13页 |
1.2.2 非辐射跃迁受限理论模型 | 第13-28页 |
1.3 非传统聚集诱导发光体系 | 第28-32页 |
1.3.1 簇发光 | 第28-29页 |
1.3.2 空间电子相互作用 | 第29-32页 |
1.4 本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四苯基吡嗪衍生物的取代基效应理论研究 | 第33-60页 |
2.1 引言 | 第33-35页 |
2.2 理论方法 | 第35-36页 |
2.2.1 基本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51页 |
2.3.1 AIE性能 | 第36页 |
2.3.2 取代基效应 | 第36-37页 |
2.3.3 构象重整 | 第37-40页 |
2.3.4 辐射跃迁过程 | 第40-42页 |
2.3.5 非辐射跃迁过程 | 第42-47页 |
2.3.6 固体堆积 | 第47-49页 |
2.3.7 固体发光模拟 | 第49-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本章附录 | 第52-60页 |
第三章 四苯基嘧啶衍生物构效关系理论研究 | 第60-84页 |
3.1 引言 | 第60-61页 |
3.2 理论与实验方法 | 第61-64页 |
3.2.1 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61-63页 |
3.2.2 热稳定性表征 | 第63页 |
3.2.3 晶体生长 | 第63页 |
3.2.4 实验表征设备与仪器 | 第63页 |
3.2.5 理论计算方法 | 第63-6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4-73页 |
3.3.1 光物理特性 | 第64-66页 |
3.3.2 AIE机理 | 第66-71页 |
3.3.3 爆炸物检测及其机理 | 第71-7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本章附录 | 第74-84页 |
第四章 四苯基乙烯的激发态芳环相互作用理论研究 | 第84-102页 |
4.1 引言 | 第84-86页 |
4.2 理论与实验方法 | 第86-87页 |
4.2.1 基本计算方法 | 第86页 |
4.2.2 实验表征设备与仪器 | 第86-8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7-97页 |
4.3.1 基态共轭对比 | 第87-88页 |
4.3.2 AIE性能对比 | 第88-89页 |
4.3.3 气相激发态弛豫 | 第89-93页 |
4.3.4 固相激发态弛豫 | 第93-94页 |
4.3.5 空间共轭强弱对比 | 第94-9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本章附录 | 第98-10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主要结论 | 第102-103页 |
展望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附件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