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视野中的中国人--论鲁鸣创作的独特性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8页 |
第一章 鲁鸣创作的独特思想主题 | 第8-23页 |
第一节 改造国民性 抨击封建礼教 | 第9-12页 |
一、揭露封建礼教对于中国人的性压抑 | 第9-10页 |
二、封建礼教衍生的怪胎:面子问题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提高中国人的软能力 | 第12-15页 |
第三节 中美文化全方位的对比 | 第15-23页 |
一、中美文化思想上内向与外向的差异 | 第16-17页 |
二、中美之间对待性的背道而驰 | 第17-19页 |
三、美国的基督教文化 | 第19-23页 |
第二章 鲁鸣创作中的独特题材 | 第23-32页 |
第一节 同性恋问题 | 第23-28页 |
一、同性恋发自人性,有其合理性 | 第23-25页 |
二、《背道而驰》所展现的同性恋文化 | 第25-28页 |
第二节 世纪杀手:艾滋病 | 第28-32页 |
第三章 鲁鸣的经历在文学上的折射 | 第32-37页 |
第一节 非文学知识向文学的渗透 | 第32-35页 |
第二节 刻画的人物集中于知识分子 | 第35-37页 |
第四章 鲁鸣的创作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 第37-41页 |
第一节 鲁鸣的作品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 第37-39页 |
第二节 鲁鸣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