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从“女排精神”的复归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再塑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1 问题提出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述评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目标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3.3 研究目标第14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第14-15页
2 “女排精神”复归的解读第15-23页
    2.1 “女排精神”的历史渊源第15-16页
        2.1.1 “女排精神”由来第15-16页
        2.1.2 “女排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6页
    2.2 “女排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取向第16-20页
        2.2.1 作为体育精神的“女排精神”第17页
        2.2.2 作为“中国精神”的“女排精神”第17-18页
        2.2.3 作为文化传承的“女排精神”第18-19页
        2.2.4 “女排精神”的价值取向第19-20页
    2.3 “女排精神”的传播和复归第20-23页
        2.3.1 “女排精神”与“洪荒之力”的交融表达第20页
        2.3.2 “女排精神”在多媒体时代的广泛传播第20-21页
        2.3.3 “女排精神”在多元文化碰撞中不断升华第21-22页
        2.3.4 “女排精神”在时代发展中共铸精神标识第22-23页
3 再塑大学生价值观必要性分析第23-31页
    3.1 不同时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第23-26页
        3.1.1 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价值观特征第23-24页
        3.1.2 全球化进程下的大学生价值取向第24-25页
        3.1.3 网络时代影响下的当下大学生价值观特征第25-26页
    3.2 再塑价值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第26-28页
        3.2.1 缺乏磨练与不成熟是大学生的普遍现象第26页
        3.2.2 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第26-27页
        3.2.3 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渗透和冲击普遍存在第27-28页
        3.2.4 西方意识形态扩张对大学生政治认同产生动摇第28页
    3.3 再塑大学生价值观是时代的召唤第28-31页
        3.3.1 大学生群体轻视当前相对刻板的价值观教育第28-29页
        3.3.2 “个人梦”与“中国梦”的融合需正确价值引导第29页
        3.3.3 “新时代”大学生需要强化精神价值引领第29-31页
4 “女排精神”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第31-41页
    4.1 借鉴“女排精神”中精神价值的可能性第31-33页
        4.1.1 中国女排的优秀成绩及全国性影响第31-32页
        4.1.2 排球的魅力及体育赛事的高关注度第32页
        4.1.3 多层面的重视和多媒体的宣传第32-33页
    4.2 “女排精神”对大学生个人价值观引导第33-36页
        4.2.1 顽强拼搏:在逆境中力求“涅磐重生”第33-34页
        4.2.2 自强不息:从学习他人到自力更生第34-35页
        4.2.3 团结一致:在“争”与“和”中追求和谐第35页
        4.2.4 爱国主义:荣誉与梦想中展现社会担当第35-36页
    4.3 “女排精神”对大学生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引导第36-41页
        4.3.1 促进大学生对人类“体育精神”的认知和理解第37-38页
        4.3.2 厚植大学生对“中国精神”丰富内涵的传承和发扬第38-39页
        4.3.3 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收与内化第39页
        4.3.4 坚定大学生对“两个一百年”“中国梦”奋斗的信念第39-41页
5 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再塑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第41-53页
    5.1 读懂“女排精神”,展现其再塑魅力第41-43页
        5.1.1 明晰“女排精神”的“底色”第41-42页
        5.1.2 把握“女排精神”的感召力第42页
        5.1.3 彰显“女排精神”的时代价值第42-43页
    5.2 功能整合,挖掘大学生“女排精神”价值观再塑方法第43-46页
        5.2.1 注重主客共生互动性功能第43-44页
        5.2.2 利用校园媒体的亲近性功能第44页
        5.2.3 借助微媒体的时效性功能第44-45页
        5.2.4 发挥社会实践的激励性功能第45-46页
    5.3 方式融合,开拓大学生“女排精神”价值观再塑路径第46-49页
        5.3.1 讲好“女排故事”,构建有“归属感”的文化自信第46-47页
        5.3.2 打造“女排英雄”,突出典型示范的作用第47-48页
        5.3.3 发挥“第一课堂”的直接影响作用第48-49页
        5.3.4 融入“女排精神”,创新“隐形课程”第49页
    5.4 资源集合,搭建大学生“女排精神”价值观再塑平台第49-53页
        5.4.1 结合“软”“硬”教育资源第50页
        5.4.2 搭建熏陶共享的教育平台第50-51页
        5.4.3 发挥科研学术平台的带动作用第51-52页
        5.4.4 用好大学仪式平台的再塑作用第52-53页
6 小结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贵州省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失范及其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