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血红素简介 | 第8-9页 |
1.1.1 血红素的结构特征 | 第8页 |
1.1.2 血红素的生理功能与应用 | 第8页 |
1.1.3 以血红素为辅基的过氧化物酶 | 第8-9页 |
1.2 血红素的合成途径 | 第9-10页 |
1.3 大肠杆菌血红素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4 立题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3-2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3-15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13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13-14页 |
2.1.3 质粒与菌株 | 第14-15页 |
2.1.4 培养基及常用溶液配制 | 第15页 |
2.2 血红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过表达方法 | 第15-18页 |
2.2.1 重组单质粒的构建 | 第15-17页 |
2.2.2 重组质粒的转化 | 第17-18页 |
2.2.3 双基因共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18页 |
2.2.4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18页 |
2.3 关键酶基因重组菌的表达与检测 | 第18-20页 |
2.3.1 重组蛋白表达及SDS-PAGE检测 | 第18-19页 |
2.3.2 卟啉血红素浓度检测 | 第19页 |
2.3.3 环境因素的设置 | 第19页 |
2.3.4 5-ALA检测 | 第19-20页 |
2.4 RNA-seq与qRT-PCR分析方法 | 第20-22页 |
2.4.1 RNA-seq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2.4.3 qRT-PCR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2.5 过氧化物酶的制备与检测 | 第22-23页 |
2.5.1 重组酶的制备 | 第22页 |
2.5.2 APX酶活检测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3-40页 |
3.1 关键酶基因的过表达与环境因素对大肠杆菌血红素合成的调控 | 第23-29页 |
3.1.1 表达菌株的构建 | 第23-24页 |
3.1.2 单基因的表达及其对卟啉合成的影响 | 第24-26页 |
3.1.3 hemA与hemD共表达及其对卟啉合成的影响 | 第26-27页 |
3.1.4 环境因素对Eco/pEA中5-ALA及血红素产量影响 | 第27-28页 |
3.1.5 小结 | 第28-29页 |
3.2 重组菌血红素合成机理分析 | 第29-37页 |
3.2.1 诱导剂浓度对Eco/pEA的GluTR蛋白表达和5-ALA产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2 不同诱导条件下血红素合成途经的基因差异表达 | 第30-31页 |
3.2.3 不同诱导条件下血红素合成相关的基因差异表达 | 第31-33页 |
3.2.4 不同诱导条件下对其他代谢途径的影响 | 第33-35页 |
3.2.5 RNA-seq验证与其他关键酶的转录分析 | 第35-36页 |
3.2.6 小结 | 第36-37页 |
3.3 共表达hemA和APX酶基因提高过氧化物酶APX酶活 | 第37-40页 |
3.3.1 共表达体系的构建 | 第37页 |
3.3.2 共表达体系重组酶的诱导表达 | 第37-38页 |
3.3.3 共表达体系重组酶APX的酶活分析 | 第38-39页 |
3.3.4 小结 | 第39-40页 |
主要结论及展望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