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问题 | 第9-10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2. 理论依据 | 第11-14页 |
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1-12页 |
2.2 多元智力理论 | 第12-14页 |
3. 高中数学“教”与“学”的现状 | 第14-17页 |
3.1 学科特点 | 第14-15页 |
3.2 学生特点 | 第15页 |
3.3 教师活动 | 第15-17页 |
4. 数学微信公众平台概述 | 第17-22页 |
4.1 功能 | 第18-20页 |
4.2 特点 | 第20页 |
4.2.1. 丰富的内容 | 第20页 |
4.2.2 精准的消息 | 第20页 |
4.2.3 微信让互动式学习更快捷 | 第20页 |
4.3 作用 | 第20-21页 |
4.3.1. 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加强了师生以及家长之间的沟通 | 第20页 |
4.3.2.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扩展学生教育的思路 | 第20页 |
4.3.3 为移动式的学习提供可能 | 第20-21页 |
4.4 数学微信公众平台对数学学习的意义 | 第21-22页 |
4.4.1 鼓励了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 第21页 |
4.4.2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增加学生教育的维度,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 第21-22页 |
4.4.3 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互相帮扶、信息思想的交流沟通 | 第22页 |
5. 高中数学学习情况和数学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调查 | 第22-33页 |
5.1 调查方法和手段 | 第22-23页 |
5.1.1 学生问卷设计 | 第22页 |
5.1.2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第22-23页 |
5.2 反思内容设计 | 第23页 |
5.3 调查结果和分析 | 第23-31页 |
5.3.1 问卷调查结果和分析 | 第23-31页 |
5.4 反思结果 | 第31-33页 |
5.4.1 教师对高中生数学学习态度的看法 | 第31-32页 |
5.4.2 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应对措施 | 第32页 |
5.4.3 教师对数学微信公众号的看法 | 第32-33页 |
6. 结论 | 第33-42页 |
6.1 数学微信公众平台学习对课堂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 第33-34页 |
6.2 数学微信公众平台学习的弊端 | 第34-37页 |
6.2.1 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内容出现知识上的错误 | 第34-36页 |
6.2.2 缺少互动环节,不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 | 第36-37页 |
6.2.3 缺少现场表演,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 第37页 |
6.2.4 缺少导向作用,不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共鸣 | 第37页 |
6.2.5 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号学习情况不能监控 | 第37页 |
6.3 数学微信公众学习与学校实际教学的结合应用 | 第37-42页 |
6.3.1 进行课外知识补充 | 第37-40页 |
6.3.2 设计具有针对的课后练习 | 第40页 |
6.3.3 资料的更新 | 第40页 |
6.3.4 形成公众号联盟,丰富内容 | 第40-42页 |
附录1 | 第42-44页 |
附录2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