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1 终止子概述 | 第11-12页 |
1.1.1 终止子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 第11页 |
1.1.2 终止子的功能 | 第11-12页 |
1.2 酿酒酵母终止子的结构与功能 | 第12-14页 |
1.2.1 酿酒酵母终止子的结构 | 第12-13页 |
1.2.2 酿酒酵母终止子的发现与表征 | 第13-14页 |
1.2.3 酿酒酵母终止子的作用机理 | 第14页 |
1.3 酿酒酵母终止子的人工设计 | 第14-15页 |
1.3.1 酵母终止子人工设计的优势 | 第14-15页 |
1.3.2 酵母终止子人工设计 | 第15页 |
1.4 酿酒酵母终止子在途径工程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1.4.1 代谢工程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4.2 终止子在途径精细调控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5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7-18页 |
1.5.1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5.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22页 |
2.1.1 菌株和质粒 | 第18页 |
2.1.2 药品及试剂 | 第18-21页 |
2.1.3 培养基 | 第21页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2 分子生物学操作方法 | 第22-29页 |
2.2.1 酵母基因组的提取 | 第22页 |
2.2.2 目标基因的扩增 | 第22-23页 |
2.2.3 PCR产物纯化 | 第23页 |
2.2.4 质粒的提取 | 第23-24页 |
2.2.5 质粒与DNA片段的酶切 | 第24页 |
2.2.6 质粒与DNA片段的连接 | 第24-25页 |
2.2.7 T载体的连接 | 第25页 |
2.2.8 大肠杆菌转化方法 | 第25页 |
2.2.9 大肠杆菌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25-26页 |
2.2.10 pRS41Hc质粒的酶切 | 第26页 |
2.2.11 酿酒酵母感受态的制备 | 第26页 |
2.2.12 酿酒酵母转化方法 | 第26-27页 |
2.2.13 酿酒酵母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27页 |
2.2.14 酿酒酵母总R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2.2.15 TotalRNA反转录cDNA | 第28页 |
2.2.16 RT-PCR | 第28-29页 |
2.2.17 荧光强度的测定 | 第29页 |
2.2.18 LacZ酶活性的测定 | 第29页 |
2.3 番茄红素的提取和测定 | 第29-31页 |
2.3.1 酿酒酵母中番茄红素的提取 | 第29页 |
2.3.2 番茄红素的测定 | 第29-31页 |
第3章 酿酒酵母终止子的克隆和表征 | 第31-40页 |
3.1 酵母终止子的表征策略 | 第31页 |
3.2 酵母终止子的发掘 | 第31-35页 |
3.3 验证载体的构建 | 第35-38页 |
3.3.1 TYS1p和eGFP基因的克隆 | 第35-37页 |
3.3.2 TYS1p与eGFP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7-38页 |
3.4 酵母终止子的克隆和表征 | 第38-39页 |
3.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酿酒酵母终止子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55页 |
4.1 酵母终止子对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 控制元件对终止子强度的影响 | 第41-47页 |
4.2.1 终止子序列的突变 | 第41-46页 |
4.2.2 控制元件对终止子强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 启动子对终止子强度的影响 | 第47-50页 |
4.3.1 启动子的克隆 | 第47-48页 |
4.3.2 启动子与eGFP报告基因的连接 | 第48-49页 |
4.3.3 启动子对终止子强度的影响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4.4 报告基因对终止子强度的影响 | 第50-53页 |
4.4.1 LacZ的克隆 | 第50-51页 |
4.4.2 LacZ基因与TYS1p启动子的连接 | 第51-52页 |
4.4.3 报告基因与终止子强度的关系分析 | 第52-53页 |
4.5 碳源对终止子强度的影响 | 第53页 |
4.6 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终止子在番茄红素合成途径调控中的功能验证 | 第55-61页 |
5.1 番茄红素验证途径的设计 | 第55-56页 |
5.2 番茄红素合成基因的克隆 | 第56-58页 |
5.3 番茄红素合成途径的组装与验证 | 第58-59页 |
5.4 工程酵母中番茄红素的提取和检测 | 第59-60页 |
5.5 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6.1 结论 | 第61页 |
6.2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 | 第6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81页 |
附件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