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1.2.1 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 第12-14页 |
1.2.2 非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 第14-17页 |
1.2.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 第17-20页 |
1.3 金属玻璃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20-25页 |
1.3.1 金属玻璃及其制备 | 第20-23页 |
1.3.2 金属玻璃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 第23-25页 |
1.4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 | 第25-27页 |
1.4.1 载荷传递强化 | 第25-26页 |
1.4.2 细晶强化 | 第26页 |
1.4.3 Orowan强化 | 第26页 |
1.4.4 位错增殖强化 | 第26-27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7-28页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7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6 课题来源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29-36页 |
2.1 复合材料设计 | 第29-30页 |
2.1.1 基体的选择 | 第29页 |
2.1.2 增强体的选择 | 第29-30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2.3 试样制备 | 第31-33页 |
2.4 分析检测方法 | 第33-36页 |
2.4.1 致密度测试 | 第33页 |
2.4.2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3-34页 |
2.4.3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 第34页 |
2.4.4 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 第34-35页 |
2.4.5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5页 |
2.4.6 透射电镜分析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高能球磨Ti_(55.5)Cu_(18.5)Ni_(17.5)Al_(8.5)合金非晶化研究 | 第36-47页 |
3.1 机械合金化制备非晶粉末 | 第36页 |
3.2 非晶合金粉末形貌分析 | 第36-38页 |
3.3 非晶合金粉末粒径分析 | 第38-39页 |
3.4 Ti_(55.5)Cu_(18.5)Ni_(17.5)Al_(8.5)非晶粉末的XRD分析 | 第39页 |
3.5 Ti_(55.5)Cu_(18.5)Ni_(17.5)Al_(8.5)非晶粉末的DSC分析 | 第39-40页 |
3.6 Ti_(55.5)Cu_(18.5)Ni_(17.5)Al_(8.5)非晶粉末微观组织分析 | 第40-45页 |
3.7 球磨时间对非晶粉末硬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不同体积分数Ti_(55.5)Cu_(18.5)Ni_(17.5)Al_(8.5)增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 第47-70页 |
4.1 Ti_(55.5)Cu_(18.5)Ni_(17.5)Al_(8.5)/7075Al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7-49页 |
4.2 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 | 第49-55页 |
4.3 复合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 | 第55-68页 |
4.3.1 不同体积分数增强体复合材料的硬度 | 第55-56页 |
4.3.2 不同体积分数增强体复合材料的室温压缩性能 | 第56-62页 |
4.3.3 不同体积分数增强体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性能 | 第62-66页 |
4.3.4 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 | 第66-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Ti_(55.5)Cu_(18.5)Ni_(17.5)Al_(8.5)/7075Al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研究 | 第70-78页 |
5.1 试验方法 | 第70页 |
5.2 复合材料的高温压缩性能 | 第70-73页 |
5.3 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 | 第73-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附件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