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关于内部审计概念及内容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关于内部审计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关于内部审计应用及效用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4 关于完善内部审计方法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5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18-19页 |
2 内部审计相关概述 | 第19-23页 |
2.1 内部审计的定义 | 第19页 |
2.2 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 | 第19-20页 |
2.3 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3.1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2.3.3 组织行为学理论 | 第22页 |
2.3.4 系统论 | 第22-23页 |
3 江西兴铁产业投资基金内部审计现状 | 第23-28页 |
3.1 江西兴铁产业投资基金概况 | 第23-25页 |
3.1.1 公司简介 | 第23页 |
3.1.2 公司管理机构架构图 | 第23-25页 |
3.2 兴铁产业基金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 第25-28页 |
3.2.1 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配备情况 | 第25-26页 |
3.2.2 内部审计职能发挥情况 | 第26页 |
3.2.3 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 第26-28页 |
4 江西兴铁产业投资基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28-33页 |
4.1 江西兴铁产业投资基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4.1.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28-29页 |
4.1.2 风险管理没有与内部审计融合 | 第29页 |
4.1.3 内部审计缺乏适当的保证机制 | 第29-30页 |
4.1.4 内部审计难以形成审计闭环 | 第30页 |
4.2 兴铁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4.2.1 审计环境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 第30-31页 |
4.2.2 尚未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部审计流程 | 第31页 |
4.2.3 内部审计资源受限 | 第31-32页 |
4.2.4 后续审计的整改缺少督促机制 | 第32-33页 |
5 江西兴铁产业投资基金改进内部审计的对策 | 第33-43页 |
5.1 改善内部审计环境 | 第33-34页 |
5.1.1 提高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再认识 | 第33页 |
5.1.2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 第33-34页 |
5.1.3 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 第34页 |
5.2 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 | 第34-36页 |
5.2.1 转变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 第34-35页 |
5.2.2 转变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 | 第35页 |
5.2.3 拓展内部审计的范围 | 第35-36页 |
5.3 改善内部审计流程 | 第36-38页 |
5.3.1 加大年度审计计划对重点风险领域的关注 | 第36页 |
5.3.2 审计方案和实施要着力关注审计现场的质量控制 | 第36-37页 |
5.3.3 内部审计工作报告要着力及时揭示反映重大审计问题 | 第37页 |
5.3.4 审计整改和后续审计要着力督促并形成审计闭环 | 第37-38页 |
5.4 重视内部审计过程中的沟通 | 第38-40页 |
5.4.1 与主管领导沟通 | 第38-39页 |
5.4.2 审计项目组成员之间的沟通 | 第39页 |
5.4.3 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 | 第39-40页 |
5.5 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 第40-43页 |
5.5.1 合理配置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结构 | 第40页 |
5.5.2 加强审计人员素质培训 | 第40-42页 |
5.5.3 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制度 | 第42-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