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发酵工艺论文

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的主要产物鉴定及发酵工艺研究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普鲁兰多糖的概述第10-12页
        1.1.1 普鲁兰多糖的结构第10页
        1.1.2 普鲁兰多糖的性质第10-11页
        1.1.3 普鲁兰多糖的用途第11-12页
    1.2 普鲁兰多糖的生物法合成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普鲁兰多糖的发现第12-13页
        1.2.2 普鲁兰多糖合成微生物第13页
        1.2.3 普鲁兰多糖发酵条件优化研究第13-14页
        1.2.4 普鲁兰多糖结构研究第14-15页
    1.3 2-苯乙醇概述第15-16页
        1.3.1 2-苯乙醇结构及理化性质第15-16页
        1.3.2 2-苯乙醇的应用第16页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产多糖菌株的筛选与鉴定第18-27页
    2.1 实验试剂第18页
    2.2 实验仪器第18-19页
    2.3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19-22页
        2.3.1 实验材料第19-20页
        2.3.2 实验方法第20-22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2-25页
        2.4.1 菌株A5的筛选与鉴定第22-23页
        2.4.2 ITS间隔序列鉴定第23-24页
        2.4.3 系统发育树分析第24-25页
    2.5 讨论第25页
    2.6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第27-34页
    3.1 实验试剂第27页
    3.2 实验仪器第27-28页
    3.3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3.3.1 实验材料第28页
        3.3.2 含有杂质的粗多糖的提取第28页
        3.3.3 粗普鲁兰多糖的分离与提纯第28页
        3.3.4 普鲁兰多糖的定性研究第28-29页
        3.3.5 胞外多糖分子量的测定-凝胶渗透色谱(GPC)第29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29-33页
        3.4.1 酶解普鲁兰多糖结合薄层层析分析第29-30页
        3.4.2 普鲁兰多糖红外光谱分析第30-31页
        3.4.3 普鲁兰多糖核磁共振光谱第31-32页
        3.4.4 多糖分子量测定-凝胶渗透色谱(GPC)第32-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出芽短梗霉产普鲁兰多糖发酵条件优化第34-44页
    4.1 实验试剂第34页
    4.2 实验仪器第34-35页
    4.3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4.3.1 实验材料第35页
        4.3.2 发酵种子液的制备第35页
        4.3.3 普鲁兰多糖提取第35页
        4.3.4 出芽短梗霉菌体的测定第35页
        4.3.5 发酵条件的优化第35-36页
        4.3.6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第36页
        4.3.7 分批补料发酵第36页
        4.3.8 发酵液中黑色色素分析第36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36-42页
        4.4.1 发酵条件的优化第36-38页
        4.4.2 产糖培养基组分的优化第38-40页
        4.4.3 发酵罐发酵研究第40-41页
        4.4.4 色素分析第41-42页
    4.5 讨论第42-43页
    4.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出芽短梗霉产2-苯乙醇发酵条件研究第44-57页
    5.1 实验试剂第44页
    5.2 仪器第44-45页
    5.3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5-48页
        5.3.1 实验材料第45页
        5.3.2 发酵种子液的制备第45页
        5.3.3 产物的定性研究第45-46页
        5.3.4 普鲁兰多糖对于提高菌株对2-苯乙醇耐受性的影响第46页
        5.3.5 萃取剂的选择第46页
        5.3.6 苯乙醇的标准曲线第46页
        5.3.7 普鲁兰多糖的提取第46页
        5.3.8 酵母菌体的测定第46页
        5.3.9 苯乙醇原位萃取第46-47页
        5.3.10 探究不同基础发酵培养基种类对酵母产2-PE产量的影响第47页
        5.3.11 发酵培养基成分条件优化第47页
        5.3.12 发酵条件的优化第47页
        5.3.13 产量数据统计第47-48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48-56页
        5.4.1 气相和质谱分析第48-49页
        5.4.2 普鲁兰多糖对酵母菌株提高2-PE耐受性的影响第49页
        5.4.3 苯乙醇标准曲线第49-50页
        5.4.4 不同萃取剂对培养基中L-苯丙氨酸浓度的影响第50-51页
        5.4.5 不同类型的萃取剂对培养基中2-苯乙醇浓度的影响第51页
        5.4.6 不同体积萃取剂对培养基中2-苯乙醇浓度的影响第51-52页
        5.4.7 不同体积萃取剂对菌株生长量的影响第52页
        5.4.8 不同发酵培养基对菌株生长量和2-苯乙醇产量的影响第52-53页
        5.4.9 探究不同发酵培养基组分和条件对2-苯乙醇产量的影响第53-55页
        5.4.10 发酵罐发酵培养第55-56页
    5.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肿瘤浒苔共生微生物的筛选及其活性产物的研究
下一篇:还原氧化石墨烯对富锌环氧涂层耐腐蚀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