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创业资产重组的效果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资产重组的效果评价 | 第9-12页 |
1.2.2 重组效果的评价方法 | 第12-13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5-17页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1.1 资产重组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资产重组效果评价的概念 | 第17-18页 |
2.2 资产重组的动因 | 第18-20页 |
2.2.1 多元化经营战略 | 第18页 |
2.2.2 调整股权结构 | 第18-19页 |
2.2.3 ST公司扭亏保壳 | 第19页 |
2.2.4 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 第19-20页 |
2.3 资产重组的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0页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2.3.3 信息传递理论 | 第21-22页 |
2.3.4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西部创业资产重组的情况介绍 | 第24-30页 |
3.1 资产重组双方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3.1.1 西部创业基本情况 | 第24页 |
3.1.2 宁东铁路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3.2 西部创业资产重组的动因 | 第25-27页 |
3.2.1 实现多元化经营 | 第25页 |
3.2.2 改善股权结构 | 第25-26页 |
3.2.3 避免暂停退市风险 | 第26页 |
3.2.4 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 第26-27页 |
3.3 资产重组实施方案 | 第27-30页 |
3.3.1 定向回购股份 | 第27-28页 |
3.3.2 补偿关联方占款和担保 | 第28页 |
3.3.3 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 | 第28-29页 |
3.3.4 股份锁定和业绩补偿承诺 | 第29-30页 |
第4章 西部创业资产重组的积极效果 | 第30-42页 |
4.1 非财务效果评价 | 第30-34页 |
4.1.1 短期市场效果明显 | 第30-32页 |
4.1.2 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 | 第32-33页 |
4.1.3 股权结构更为集中 | 第33-34页 |
4.1.4 成功撤销退市风险警示恢复正常融资 | 第34页 |
4.2 财务效果评价 | 第34-42页 |
4.2.1 偿债能力增强 | 第35-36页 |
4.2.2 资产周转速度加快 | 第36-38页 |
4.2.3 盈利能力增强 | 第38-39页 |
4.2.4 成长能力显著提高 | 第39-40页 |
4.2.5 现金流更加充裕 | 第40-42页 |
第5章 西部创业资产重组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42-48页 |
5.1 西部创业资产重组后存在的问题 | 第42-45页 |
5.1.1 营业收入易受单一客户影响 | 第42-43页 |
5.1.2 难以达到业绩承诺 | 第43-44页 |
5.1.3 关联方担保问题未完全解决 | 第44-45页 |
5.2 解决问题的建议 | 第45-48页 |
5.2.1 积极挖掘潜在客户 | 第45-46页 |
5.2.2 力争铁路运价市场化 | 第46页 |
5.2.3 完善关联方担保制度 | 第46-4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展望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