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学生论文

小学问题学生研究--以徐州市M小学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一、问题学生普遍存在第12页
        二、问题学生的消极影响日益扩大第12-13页
        三、小学问题学生研究的欠缺第13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3-20页
        一、关于问题学生概念的界定第13-15页
        二、关于问题学生的表现特点第15-16页
        三、关于问题学生的类型分析第16页
        四、关于问题学生的成因探讨第16-18页
        五、关于问题学生转化对策的研究第18-20页
    第三节 研究意义第20-21页
        一、理论意义第20页
        二、实践意义第20-21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1-24页
        一、研究思路第21页
        二、研究方法第21-24页
第二章 小学问题学生的调查与分析—以徐州市M小学为例第24-44页
    第一节 调查设计第24-25页
        一、调查工具第24-25页
        二、调查对象第25页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第25页
    第二节 调查结果第25-34页
        一、小学问题学生的总体情况第25-26页
        二、小学生问题行为自评值在不同区间上的得分情况第26-34页
    第三节 调查结果分析和讨论第34-37页
        一、人口统计学因素的差异分析第34-35页
        二、家庭因素的差异分析第35-36页
        三、人际关系因素的差异分析第36-37页
    第四节 对问题学生W的个案研究第37-39页
        一、对问题学生W的一般情况介绍第37页
        二、对问题学生W的案例介绍第37-38页
        三、对问题学生W的分析和讨论第38-39页
    第五节 小学问题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第39-44页
        一、对个体自身的负面影响第39-40页
        二、对其他方面的负面影响第40-44页
第三章 小学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第44-54页
    第一节 社会因素第44-45页
    第二节 家庭因素第45-47页
        一、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第45-46页
        二、家庭结构的缺损第46-47页
        三、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第47页
    第三节 学校因素第47-50页
        一、学校管理的疏漏第48页
        二、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偏低第48-49页
        三、部分教师的贴标签行为第49-50页
        四、不良的同伴关系第50页
    第四节 个体因素第50-54页
        一、性别差异第50-51页
        二、性格差异第51页
        三、自控能力第51-54页
第四章 小学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第54-64页
    第一节 社会层面第54-56页
        一、推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第55页
        二、消除不良文化的传播,增强学生对不良文化的批判能力第55页
        三、压制网络垃圾,构筑网络健康平台第55-56页
    第二节 家庭层面第56-58页
        一、家长要转变教育方式,构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第56-57页
        二、加强与学校之间的相互联系,共同促进孩子发展第57-58页
    第三节 学校层面第58-60页
        一、强化学校日常行为管理,注重养成教育第58页
        二、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第58-59页
        三、完善学校文化建设,共筑和谐校园第59-60页
        四、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第60页
    第四节 教师层面第60-64页
        一、因材施教,增加问题学生的成功体验第60-61页
        二、改善教师教育方式,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第61-62页
        三、充分发挥良好同伴的榜样作用第62-64页
结语第64-66页
附录第66-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8页
作者简历第78-8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路径研究
下一篇:小学生作文词语误用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