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车站及枢纽论文--铁路枢纽论文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协调优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概况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概况第11-12页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3-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2 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二章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协调基础理论第15-21页
    2.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述第15-17页
        2.1.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与构成第15-16页
        2.1.2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特性比较第16页
        2.1.3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功能定位第16-17页
    2.2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协调的基本内涵及特征第17-19页
        2.2.1 衔接协调的基本内涵第17-18页
        2.2.2 衔接协调的特征第18-19页
    2.3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协调优化的目标及原则第19-20页
        2.3.1 衔接协调的目标第19-20页
        2.3.2 衔接协调的原则第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协调分析第21-36页
    3.1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协调的影响因素第21-23页
        3.1.1 内部影响因素分析第21-22页
        3.1.2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第22-23页
    3.2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协调研究第23-25页
        3.2.1 衔接协调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3.2.2 衔接协调研究存在的不足第24-25页
    3.3 乘客出行时间价值分析第25-28页
        3.3.1 出行时间价值含义第25-26页
        3.3.2 出行时间价值对客流影响第26-28页
    3.4 衔接协调过程分析及方法第28-34页
        3.4.1 衔接协调分析第28-32页
        3.4.2 衔接协调方法第32-34页
    3.5 考虑运营成本及出行时间费用的衔接协调方法第34-35页
    3.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基于优化松弛时间的衔接协调模型第36-51页
    4.1 模型的目标及条件第36-37页
        4.1.1 模型的目标第36-37页
        4.1.2 模型假设的条件第37页
    4.2 模型的建立第37-39页
        4.2.1 模型相关参数分析第37-39页
        4.2.2 目标函数的确定第39页
    4.3 协调控制下的换乘时间成本分析第39-47页
        4.3.1 A类换乘站的总延时换乘费用分析第40-41页
        4.3.2 B类换乘站的总延时换乘费用分析第41-44页
        4.3.3 C类换乘站的总延时换乘费用分析第44-45页
        4.3.4 D类换乘站的总延时换乘费用分析第45-47页
    4.4 松弛时间的优化第47-48页
    4.5 应用Powell方法对模型求解第48-49页
    4.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算例仿真分析第51-57页
    5.1 公共交通运营网络及参数的选定第51-52页
    5.2 衔接协调模型仿真结果分析第52-55页
    5.3 算例仿真结论第55-56页
    5.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郑州市城区停车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西飞C919中机身运输车悬挂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