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三) 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一、几个相关概念的解析 | 第11-14页 |
(一) 高等教育大众化 | 第11页 |
(二) 教学型高校 | 第11-12页 |
(三) 课程 | 第12页 |
(四) 课程体系 | 第12-14页 |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一) 社会需求与社会背景 | 第14页 |
(二) 学生的需求与学生的水平 | 第14-15页 |
(三) 科学和教育的发展 | 第15页 |
(四) 高校本身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传统 | 第15-16页 |
(五) 师资力量 | 第16-17页 |
三、教学型高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17-22页 |
(一) 从大局着眼,注重课程的整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第17-19页 |
(二) 充分体现大众化阶段的教学型高校功能 | 第19-20页 |
(三)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 | 第20-21页 |
(四) 勇于创新,体现高校的特色 | 第21-22页 |
四、教学型高校本科课程体系的目标 | 第22-25页 |
(一) 培养学生的基础化素质 | 第23页 |
(二) 培养学生的社会化素质 | 第23页 |
(三) 培养学生的专业化素质 | 第23-25页 |
五、教学型高校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 | 第25-28页 |
(一) 课程的种类 | 第25-26页 |
(二) 课程的排列组合 | 第26-28页 |
六、教学型高校课程体系运行的保障机制 | 第28-32页 |
(一) 高校成立专门的课程管理机构 | 第28-29页 |
(二) 改变教师的传统授课方式 | 第29-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后记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