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0-13页 |
第一章 一房二卖的概述 | 第13-19页 |
第一节“一房二卖”的概念及特点 | 第13-14页 |
一、“一房二卖”的概念 | 第13页 |
二、“一房二卖”的特点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一、现实意义 | 第15页 |
二、法律意义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引起的社会问题、具体表现形式及原因 | 第16-19页 |
一、引起的相关问题 | 第16页 |
二、“一房二卖”的具体表现形式 | 第16-17页 |
三、“一房二卖”现象出现的原因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对“一房二卖”行为的理论分析及法律规制 | 第19-38页 |
第一节 物权行为理论 | 第19-21页 |
一、物权行为理论概述 | 第19-21页 |
第二节 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及对“一房二卖”行为的影响及分析 | 第21-32页 |
一、概述 | 第21-22页 |
二、在债权意思主义模式下 | 第22-24页 |
三、在物权形式主义模式下 | 第24-27页 |
四、在债权形式主义模式下 | 第27-29页 |
五、占有及其对“一房二卖”行为的影响 | 第29-30页 |
六、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及对“一房二卖”行为的影响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在我国的法律环境下,对“一房二卖”行为的具体分析 | 第32-38页 |
一、预售商品房的一房二卖 | 第32-35页 |
二、二手房的“一房二卖” | 第35-38页 |
第三章“一房二卖”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及法律救济 | 第38-49页 |
第一节 善意、恶意与恶意串通 | 第38-40页 |
一、善意 | 第38-39页 |
二、恶意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先买受人及善意的后买受人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保护 | 第40-42页 |
第三节 后买受人非善意时,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及救济 | 第42-44页 |
第四节 一房二卖的法律规制及如何加强对买受人权利的保护 | 第44-49页 |
一、预售商品房的买受人的权利保护 | 第44-47页 |
二、二手房的买受人的权利保护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