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著作权法论文

视听表演者权利归属及利益分配研究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8页
导言第11-16页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1页
    二、现有文献综述第11-14页
    三、研究方法描述第14-16页
第一章 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现状第16-25页
    第一节 《北京条约》表演者权利保护分析第16-21页
        一、“视听表演”概念的界定第16-17页
        二、《北京条约》对视听表演者权利归属的设置第17-19页
        三、《北京条约》表演者权利归属条款的法理分析第19-21页
    第二节 我国视听表演者保护现状分析第21-25页
        一、现行《著作权法》中视听表演者权利归属设置第21-22页
        二、我国司法实践中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现状第22-25页
第二章 视听表演者权利归属模式探讨第25-36页
    第一节 国际社会的相关立法模式第25-28页
        一、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的相关规定第25-27页
        二、欧盟以及德国、法国的相关规定第27-28页
    第二节 视听表演者权利归属模式参考价值及局限第28-33页
        一、“推定转让”模式第29-30页
        二、“意定转让”模式第30-31页
        三、“法定转让”模式第31-32页
        四、“推定授权”模式第32-33页
    第三节《著作权法(修改草案)》视听表演者权利归属模式选择第33-36页
        一、删除主要表演者署名权由表明身份权统一规范第33-34页
        二、选择“推定授权”模式规定表演者权由制片方行使第34-36页
第三章 视听表演者二次获酬权的引入第36-47页
    第一节 获酬权的保护模式第36-37页
        一、北京条约的规定和条约义务第36-37页
        二、二次获酬权的保护模式第37页
    第二节 引入视听表演者二次获酬权的现实探讨第37-42页
        一、我国引入视听表演者二次获酬权的争议第37-40页
        二、我国引入视听表演者二次获酬权的必要性分析第40-41页
        三、《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中视听表演者二次获酬权的规定第41-42页
    第三节 完善我国视听表演者二次获酬权的建议第42-47页
        一、细化行使主体与支付主体第42-45页
        二、规定表演者二次获酬权不可转让第45-46页
        三、收益分配以约定为原则第46-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1-52页
后记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典当融资的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一房二卖”行为的民法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