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用燃料、润滑料论文--液体燃料论文

生物柴油多组分化学动力学模型构建及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1.1 背景第13-15页
        1.1.1 能源危机第13-14页
        1.1.2 环境污染第14-15页
    1.2 生物柴油研究概述第15-16页
    1.3 燃烧化学动力学第16-18页
        1.3.1 发动机燃烧化学动力学概述第16-17页
        1.3.2 模型简化方法第17-18页
    1.4 生物柴油替代物机理研究现状第18-22页
        1.4.1 单组份替代物机理第19-20页
        1.4.2 多组分替代物机理第20-22页
    1.5 不同海拔环境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第22页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第22-25页
第二章 计算软件及模型介绍第25-35页
    2.1 CHEMKIN-RRO软件第25-29页
        2.1.1 CHEMKIN-PRO的计算方法第26页
        2.1.2 激波管模型第26-27页
        2.1.3 发动机模型第27页
        2.1.4 层流火焰模型第27-28页
        2.1.5 对冲火焰模型第28-29页
    2.2 FIRE软件介绍第29-33页
        2.2.1 湍流模型第30-31页
        2.2.2 碰壁模型第31页
        2.2.3 液滴蒸发模型第31-32页
        2.2.4 液滴破碎模型第32-33页
    2.3 FIRE耦合CHEMKIN第33-35页
        2.3.1 SPECIES TRANSPORT模块功能及其机理第33-34页
        2.3.2 GENERAL GAS PHASE REACTIONS模块功能及其机理第34-35页
第三章 正庚烷简化模型构建第35-53页
    3.1 正庚烷简化机理第35-36页
    3.2 甲、乙醛子机理模型构建第36-38页
    3.3 PAHs子模型构建第38-41页
        3.3.1 补充乙炔相关反应第38-39页
        3.3.2 PAHs相关反应第39-41页
    3.4 NOx模型构建第41-42页
    3.5 碳烟模型构建第42-43页
    3.6 模型验证第43-51页
        3.6.1 激波管试验验证第43-44页
        3.6.2 预混火焰试验验证第44-46页
        3.6.3 发动机验证第46-47页
        3.6.4 Sandia定容弹试验验证第47-50页
        3.6.5 发动机台架试验验证第50-51页
    3.7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生物柴油替代燃料化学动力学模型构建第53-69页
    4.1 生物柴油替代物机理确定第53页
    4.2 丁酸甲酯/巴豆酸甲酯简化模型构建第53-57页
        4.2.1 组分峰值浓度分析第54页
        4.2.2 反应路径分析第54-56页
        4.2.3 重要反应反应速率调整第56-57页
    4.3 丁酸甲酯/巴豆酸甲酯简化模型验证第57-64页
        4.3.1 同详细模型的对比验证第58-59页
        4.3.2 激波管试验验证第59-61页
        4.3.3 对冲火焰试验验证第61-63页
        4.3.4 层流预混火焰速度试验验证第63-64页
    4.4 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化学动力学模型构建及验证第64-67页
        4.4.1 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简化模型构建第64-65页
        4.4.2 发动机台架试验验证第65-67页
    4.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不同海拔环境下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的数值模拟第69-83页
    5.1 不同海拔环境数值模拟初始条件第69-70页
    5.2 不同海拔下生物柴油替代物燃烧过程分析第70-76页
        5.2.1 缸内燃烧过程分析第70-71页
        5.2.2 生物柴油替代物反应过程分析第71-75页
        5.2.3 重要中间产物反应过程分析第75-76页
    5.3 海拔因素对生物柴油排放物生成机理的影响第76-82页
        5.3.1 PAHs的生成机理及海拔因素对PAHs排放的影响第76-78页
        5.3.2 NOx的生成机理及海拔因素对NOx排放的影响第78-80页
        5.3.3 soot的生成机理及海拔因素对soot排放的影响第80-82页
    5.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7页
    6.1 全文总结第83-84页
    6.2 工作展望第84-87页
参考文献第87-95页
附录A第95-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控空气悬架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仙洪高速仙桃段施工安全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