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1.1 挥发性有机物(VOCs) | 第10-11页 |
1.2 VOCs 末端控制技术 | 第11-14页 |
1.2.1 回收型技术 | 第11-12页 |
1.2.2 消除型技术 | 第12-14页 |
1.3 低温等离子体法 | 第14-19页 |
1.3.1 等离子体技术 | 第14-16页 |
1.3.2 低温等离子体发生技术 | 第16-19页 |
1.4 等离子体联合催化技术 | 第19-21页 |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5.1 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 实验系统的建立及分析评价方法 | 第23-29页 |
2.1 三种 VOCs 的选择 | 第23-24页 |
2.2 实验中使用的药品及仪器 | 第24页 |
2.3 实验系统 | 第24-29页 |
2.3.1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24-26页 |
2.3.2 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 第26-27页 |
2.3.3 分析方法 | 第27页 |
2.3.4 性能评价指标 | 第27-29页 |
3 单一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降解气态苯、甲苯、苯乙烯、苯/甲苯、苯/苯乙烯 | 第29-35页 |
3.1 苯、甲苯、苯乙烯降解特性 | 第29-31页 |
3.1.1 输入电压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2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30页 |
3.1.3 尾气 FT-IR 分析 | 第30-31页 |
3.2 苯/甲苯、苯/苯乙烯降解特性 | 第31-34页 |
3.2.1 输入电压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3 尾气 FT-IR 分析 | 第33-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吸附存储-气体循环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氧化吸附态苯、甲苯、苯乙烯、苯/甲苯、苯/苯乙烯 | 第35-53页 |
4.1 苯、甲苯、苯乙烯降解特性 | 第35-43页 |
4.1.1 吸附存储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4.1.2 氧化背景气的影响 | 第36-38页 |
4.1.3 催化剂种类的影响 | 第38-39页 |
4.1.4 尾气 FT-IR 分析 | 第39-40页 |
4.1.5 副产物 O3、N2O | 第40-43页 |
4.2 苯/甲苯、苯/苯乙烯降解特性 | 第43-49页 |
4.2.1 吸附存储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2 氧化背景气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3 催化剂种类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4 尾气 FT-IR 分析 | 第46-47页 |
4.2.5 副产物 O3、N2O | 第47-49页 |
4.3 催化剂表征结果 | 第49-51页 |
4.3.1 催化剂 BET 表征结果 | 第49-50页 |
4.3.2 催化剂 SEM 表征结果 | 第50页 |
4.3.3 催化剂 XRD 表征结果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3-56页 |
5.1 结论 | 第53-54页 |
5.2 建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