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抗生素概况 | 第9-12页 |
1.1.1 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影响 | 第9-10页 |
1.1.2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 第10-11页 |
1.1.3 抗生素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 | 第11-12页 |
1.2 抗性基因概况 | 第12-16页 |
1.2.1 抗性基因的作用机制 | 第12页 |
1.2.2 抗性基因的产生和传播 | 第12-13页 |
1.2.3 抗性基因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4 抗性基因的分析技术 | 第14-16页 |
1.3 四环素制药废水及抗性基因处理技术研究 | 第16-17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1 试剂与材料 | 第20页 |
2.1.2 试验设备与仪器 | 第20-21页 |
2.1.3 试剂盒 | 第21页 |
2.1.4 引物序列 | 第21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1-29页 |
2.2.1 反应器的装置及运行 | 第21-23页 |
2.2.2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 第23-24页 |
2.2.3 分析方法 | 第24页 |
2.2.4 DNA 提取 | 第24-26页 |
2.2.5 DNA 浓度检测 | 第26页 |
2.2.6 抗性基因 PCR 检测 | 第26-27页 |
2.2.7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7页 |
2.2.8 抗性基因质粒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9 抗性基因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 第28-29页 |
3 MBR 与 SBR 工艺处理四环素废水及抗性基因产生的试验 | 第29-35页 |
3.1 MBR 与 SBR 反应器的 COD 去除效果 | 第29页 |
3.2 MBR 与 SBR 反应器中氮的去除 | 第29-31页 |
3.2.1 氨氮的去除 | 第29-30页 |
3.2.2 总氮的去除 | 第30-31页 |
3.3 反应器中污泥的性质 | 第31-32页 |
3.4 四环素抗性基因的 PCR 定性结果 | 第32-35页 |
3.4.1 DNA 提取结果 | 第32页 |
3.4.2 PCR 定性结果 | 第32-35页 |
4 负荷的变化对反应器处理四环素废水及抗性基因变化的影响 | 第35-56页 |
4.1 MBR 与 SBR 反应器的 COD 的去除效果 | 第35-36页 |
4.2 MBR 与 SBR 反应器的四环素的去除效果 | 第36页 |
4.3 MBR 与 SBR 反应器的氮的去除效果 | 第36-38页 |
4.3.1 MBR 与 SBR 反应器的氨氮去除效果 | 第36-37页 |
4.3.2 MBR 与 SBR 反应器的总氮去除效果 | 第37-38页 |
4.4 MBR 与 SBR 反应器污泥的性质及 SOUR 变化 | 第38-39页 |
4.5 反应器中四环素抗性基因的荧光定量 PCR | 第39-56页 |
4.5.1 DNA 提取结果 | 第39-41页 |
4.5.2 PCR 定性结果 | 第41-43页 |
4.5.3 PCR 定量结果 | 第43-56页 |
5 实际制药废水处理厂中四环素抗性基因的产生和分布规律 | 第56-64页 |
5.1 水解酸化-复合氧化处理系统 | 第56-57页 |
5.2 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 第57-59页 |
5.2.1 COD 与 TOC 的去除 | 第57页 |
5.2.2 氨氮和总氮的去除 | 第57-58页 |
5.2.3 DOM 的变化 | 第58-59页 |
5.3 四环素抗性基因的荧光定量 PCR | 第59-64页 |
5.3.1 DNA 提取结果 | 第59-60页 |
5.3.2 定性 PCR 结果 | 第60-61页 |
5.3.3 荧光定量 PCR 结果 | 第61-64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奖励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