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农村住宅论文

公租房视角下深圳塘朗村自建房空间改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 深圳城市转型与公租房建设新探索第10-11页
        1.1.2 深圳城中村为公租房提供存量房源第11-12页
        1.1.3 城中村自建房改造为公租房的趋势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范围及概念界定第15-16页
        1.3.1 公租房第15页
        1.3.2 城中村自建房第15页
        1.3.3 空间改造第15-16页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22页
        1.4.1 公租房建设的相关研究第16-17页
        1.4.2 城中村改造的相关研究第17-20页
        1.4.3 城中村改造为公租房的相关研究第20-21页
        1.4.4 国内外研究启示第21-22页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与框架第22-25页
        1.5.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5.2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5.3 研究框架第24-25页
第2章 自建房空间改造的可行性研究第25-40页
    2.1 深圳公租房空间设计的要求第25-28页
        2.1.1 公租房房源的筹集及确定第25-26页
        2.1.2 建筑组合与布局的设计要求第26页
        2.1.3 建筑单体的设计要求第26-28页
    2.2 深圳城中村自建房空间现状特征第28-33页
        2.2.1 深圳城中村房源分布及改造模式第28-30页
        2.2.2 城中村存量房源的确定原则第30-32页
        2.2.3 建筑组合与布局的空间特征第32-33页
        2.2.4 建筑单体的空间现状特征第33页
    2.3 城中村自建房与公租房结合的可行性第33-37页
        2.3.1 自建房与公租房的相似性第33-35页
        2.3.2 二者结合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第35-36页
        2.3.3 城中村自建房与公租房结合的难点第36-37页
    2.4 自建房改造为公租房的基本思路第37-38页
        2.4.1 居住环境的综合整治第37页
        2.4.2 空间布局的密度调整第37-38页
        2.4.3 单体整合的空间改造第38页
        2.4.4 户型模块的空间改造第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3章 塘朗村自建房空间特征评价与分析第40-71页
    3.1 塘朗村存量房源综合评价及调研第40-45页
        3.1.1 塘朗村空间综合评价第40-41页
        3.1.2 塘朗村空间发展脉络第41-44页
        3.1.3 塘朗村存量房源实地调研第44-45页
    3.2 塘朗村房源改造难易度评价第45-53页
        3.2.1 改造难易度影响因素第46-47页
        3.2.2 布局分区及房源选择第47-49页
        3.2.3 建筑分类及样本采集第49-53页
    3.3 自建房建筑布局的空间特征第53-63页
        3.3.1 居住环境特征与问题第53-54页
        3.3.2 建筑布局的要素特征第54-61页
        3.3.3 建筑组合的模式及特征第61-63页
    3.4 自建房建筑单体的空间特征第63-70页
        3.4.1 单元平面的户型划分特征第63-65页
        3.4.2 户型模块的使用现状及问题第65-69页
        3.4.3 建筑结构的特征及分析第69-70页
    3.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4章 塘朗村自建房空间改造方法第71-93页
    4.1 塘朗村自建房空间改造的原则第71-72页
    4.2 居住环境整治的改造方法第72-73页
        4.2.1 环境综合整治第72页
        4.2.2 布置绿化景观第72-73页
        4.2.3 完善基础设施第73页
    4.3 建筑密度调整的改造方法第73-78页
        4.3.1 拆除与组合单体第73-75页
        4.3.2 预留公共空间第75-77页
        4.3.3 构建廊道系统第77-78页
    4.4 建筑单元整合的改造方法第78-85页
        4.4.1 整合模式分类第78-79页
        4.4.2 单元平面整合第79-82页
        4.4.3 建筑结构改造第82-85页
    4.5 户型模块空间的改造方法第85-91页
        4.5.1 功能复合化设计第85-87页
        4.5.2 空间模块化设计第87-90页
        4.5.3 空间弹性化设计第90-91页
    4.6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结论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附录第98-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共生理论的深圳凤凰古村保护性更新策略研究
下一篇:严寒地区村镇水系规划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