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1.3.1 压力研究概述 | 第13-18页 |
1.3.1.1 压力概念及理论 | 第13-17页 |
1.3.1.2 压力的测量 | 第17页 |
1.3.1.3 大学生压力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1.3.2 预期研究概述 | 第18-19页 |
1.3.2.1 预期概念及理论 | 第18-19页 |
1.3.2.2 预期相关研究 | 第19页 |
1.3.3 应对方式研究概述 | 第19-20页 |
1.3.3.1 应对方式概念 | 第19-20页 |
1.3.4 主观健康抱怨研究概述 | 第20-22页 |
1.3.4.1 主观健康抱怨概念 | 第20页 |
1.3.4.2 主观健康抱怨的测量 | 第20-21页 |
1.3.4.3 主观健康抱怨的相关研究 | 第21页 |
1.3.4.4 应对方式的测量 | 第21-22页 |
1.3.4.5 大学生应对方式相关研究 | 第22页 |
1.3.5 以往研究的总结与评价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 第24-28页 |
2.1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24-25页 |
2.2 研究设计 | 第25-28页 |
2.2.1 研究框架 | 第25页 |
2.2.2 研究对象与变量选择 | 第25-26页 |
2.2.3 研究的具体实施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问卷的编制与修订 | 第28-43页 |
3.1 压力预期问卷的编制 | 第28-35页 |
3.1.1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3.1.2.1 研究对象 | 第28-29页 |
3.1.2.2 研究程序 | 第29页 |
3.1.2.3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3.1.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3.1.3.1 预测问卷的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3.1.3.2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32-35页 |
3.2 主观健康抱怨量表的修订 | 第35-40页 |
3.2.1 研究目的 | 第35页 |
3.2.2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3.2.2.1 原SHC量表简介 | 第35页 |
3.2.2.2 研究对象 | 第35页 |
3.2.2.3 研究程序 | 第35-36页 |
3.2.2.4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3.2.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3.2.3.1 预测量表的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3.2.3.2 正式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38-40页 |
3.3 讨论 | 第40-41页 |
3.3.1 大学生压力预期问卷的信效度讨论 | 第40-41页 |
3.3.2 主观健康抱怨量表的信效度讨论 | 第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大学生压力、应对机制对主观健康抱怨的影响研究 | 第43-66页 |
4.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43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4.2.1 研究对象 | 第43页 |
4.2.2 研究工具 | 第43页 |
4.2.3 研究程序 | 第43页 |
4.2.4 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4-60页 |
4.3.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4-45页 |
4.3.1.1 大学生压力的一般特征 | 第44页 |
4.3.1.2 大学生压力预期的一般特征 | 第44-45页 |
4.3.1.3 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一般特征 | 第45页 |
4.3.1.4 大学生主观健康抱怨的一般特征 | 第45页 |
4.3.2 各变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 第45-54页 |
4.3.2.1 大学生压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 第45-48页 |
4.3.2.2 大学生压力预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 第48-50页 |
4.3.2.3 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 第50-52页 |
4.3.2.4 大学生主观健康抱怨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 第52-54页 |
4.3.3 各变量间的关系研究 | 第54-60页 |
4.3.3.1 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 第54-57页 |
4.3.3.2 压力、压力预期和应对方式对主观健康抱怨的回归分析 | 第57-58页 |
4.3.3.3 压力预期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58-59页 |
4.3.3.4 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59-60页 |
4.4 讨论 | 第60-64页 |
4.4.1 各变量的特征分析 | 第60-63页 |
4.4.1.1 大学生压力的特征分析 | 第60-61页 |
4.4.1.2 大学生压力预期的特征分析 | 第61-62页 |
4.4.1.3 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征分析 | 第62页 |
4.4.1.4 大学生主观健康抱怨的特征分析 | 第62-63页 |
4.4.2 各变量间的关系讨论 | 第63-64页 |
4.4.2.1 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讨论 | 第63-64页 |
4.4.2.2 大学生压力、应对机制对主观健康抱怨的影响分析 | 第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总讨论 | 第66-69页 |
5.1 研究的效度讨论 | 第66页 |
5.1.1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 第66页 |
5.1.2 研究工具与数据处理 | 第66页 |
5.2 压力预期和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 | 第66-67页 |
5.3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67-69页 |
5.3.1 研究创新 | 第67页 |
5.3.2 研究不足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