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气体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 第12-16页 |
1.2.1 电化学式气体传感器 | 第12页 |
1.2.2 接触燃烧式气体传感器 | 第12-13页 |
1.2.3 光学式气体传感器 | 第13页 |
1.2.4 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 | 第13-14页 |
1.2.5 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 | 第14-15页 |
1.2.6 高分子式气体传感器 | 第15-16页 |
1.3 气体传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 第16-17页 |
1.3.1 稳定性 | 第17页 |
1.3.2 选择性 | 第17页 |
1.3.3 灵敏度 | 第17页 |
1.4 气体传感器的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1.4.1 气体传感器的智能化 | 第18页 |
1.4.2 新气敏材料与制作工艺的研究开发 | 第18页 |
1.4.3 新型气体传感器的开发 | 第18页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聚合物基电阻型气体传感器技术及气敏材料 | 第20-31页 |
2.1 聚合物基气敏材料概述 | 第20-21页 |
2.1.1 共轭高分子气敏材料 | 第20页 |
2.1.2 高分子复合气敏材料 | 第20-21页 |
2.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1-22页 |
2.2.1 共混法 | 第21页 |
2.2.2 原位生成法 | 第21-22页 |
2.2.3 溶胶-凝胶法 | 第22页 |
2.3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种类 | 第22-23页 |
2.3.1 聚合物/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 | 第22页 |
2.3.2 聚合物/聚合物复合材料 | 第22-23页 |
2.3.3 聚合物/炭黑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 第23页 |
2.4 聚合物基气敏材料的导电机理和气敏机理 | 第23-26页 |
2.4.1 聚合物基气敏材料的导电机理 | 第23-25页 |
2.4.2 聚合物基气敏材料的气敏机理 | 第25-26页 |
2.5 影响聚合物气敏材料气敏性能的因素 | 第26-27页 |
2.5.1 聚合基体的影响 | 第26页 |
2.5.2 碳纳米管的性质及含量对气敏性能的影响 | 第26-27页 |
2.5.3 温度对聚合物气敏材料气敏性能的影响 | 第27页 |
2.6 有机挥发性气体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及气敏测试平台的搭建 | 第27-30页 |
2.6.1 叉指电极的结构及设计参数 | 第27-29页 |
2.6.2 气敏测试平台的搭建 | 第29-3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聚表氯醇/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及气敏特性研究 | 第31-48页 |
3.1 PECH材料简介 | 第31-32页 |
3.2 聚表氯醇/碳纳米管分层膜气敏传感器的制备 | 第32-33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3.2.2 实验设备 | 第32页 |
3.2.3 PECH/碳纳米管分层膜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 第32-33页 |
3.3 聚表氯醇/碳纳米管复合膜气敏传感器的制备 | 第33页 |
3.4 聚表氯醇/碳纳米管复合膜与分层膜的气敏特性研究及结果对比分析 | 第33-39页 |
3.4.1 测试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34-37页 |
3.4.2 SEM形貌表征结果 | 第37-39页 |
3.5 PECH/MWNTS复合(厚)膜与PECH/MWNTS复合(薄)膜的气敏特性研究及结果对比分析 | 第39-42页 |
3.5.1 测试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39-42页 |
3.5.2 SEM形貌表征结果 | 第42页 |
3.6 PECH/MWNTS复合膜的选择性研究 | 第42-43页 |
3.7 PECH/MWNTS复合膜的重复性研究 | 第43-44页 |
3.8 PECH/MWNTS复合膜的稳定性的研究 | 第44-47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掺杂以及溶剂选择对聚合物气敏薄膜气敏性的影响 | 第48-60页 |
4.1 无机氧化物半导体掺杂对聚合物气敏薄膜气敏性的影响 | 第48-53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4.1.2 实验设备 | 第48页 |
4.1.3 气敏传感器的制作 | 第48页 |
4.1.4 测试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48-52页 |
4.1.5 敏感膜的SEM分析 | 第52-53页 |
4.2 不同溶剂的选择对聚合气敏薄膜气敏性的影响 | 第53-59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4.2.2 实验设备 | 第53页 |
4.2.3 气敏传感器的制作 | 第53-54页 |
4.2.4 测试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54-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3页 |
5.1 主要工作总结 | 第60-61页 |
5.2 课题的展望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