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一、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现状 | 第11-12页 |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三、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 第13-15页 |
第1章 人物画与画院发展史实 | 第15-23页 |
1.1 人物画的起源发展 | 第15-19页 |
1.2 画院的起源与发展 | 第19-23页 |
第2章 两宋画院人物画发展概况 | 第23-37页 |
2.1 北宋画院人物画发展概述 | 第23-24页 |
2.2 南宋画院人物画发展概述 | 第24-26页 |
2.3 两宋画院人物画家考证及本文研究对象界定 | 第26-37页 |
第3章 宋代画院人物画题材特征 | 第37-53页 |
3.1 天真烂漫——盛行婴戏、货郎现实题材 | 第39-43页 |
3.2 农桑之乐——关注耕织、渔猎农事题材 | 第43-44页 |
3.3 世俗之韵——热衷描绘市井风俗 | 第44-47页 |
3.4 山河故土——涌现反映民族气节的历史故事题材 | 第47-49页 |
3.5 心无一物——出现道释人物减笔画形式 | 第49-53页 |
第4章 宋代画院人物画题材特征之成因 | 第53-63页 |
4.1 两宋偃武修文的政治思想对时代审美精神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 两宋市民文化的发展对画院人物画题材的影响 | 第54-58页 |
4.3 画院制度的松弛与道家思想对宋代院画创作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 政治格局与历史背景对南宋院画家创作题材的影响 | 第59-60页 |
4.5 文人画思想与禅佛思想对宋代院画家的影响 | 第60-63页 |
第5章 宋代画院人物画的历史价值 | 第63-71页 |
5.1 记录了宋代社会现实 | 第63-65页 |
5.2 丰富了后世绘画题材并拓展了艺术表现形式 | 第65-67页 |
5.3 引起了后世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思考 | 第67-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图 | 第77-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