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前言 | 第10页 |
1.1 沼气介绍 | 第10-11页 |
1.2 CO_2吸附技术 | 第11-15页 |
1.2.1 溶剂吸收法 | 第11-13页 |
1.2.2 膜分离法 | 第13-14页 |
1.2.3 吸附法 | 第14-15页 |
1.2.4 低温分离法 | 第15页 |
1.3 传统及新型多孔吸附材料介绍 | 第15-20页 |
1.3.1 几种传统多孔吸附材料简介 | 第15-16页 |
1.3.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介绍 | 第16-20页 |
1.4 MIL-53(Cr)晶体的介绍 | 第20-22页 |
1.4.1 MIL-53(Cr)晶体的结构及特性 | 第20-21页 |
1.4.2 MIL-53(Cr)晶体材料合成方法 | 第21页 |
1.4.3 MIL-53(Cr)晶体材料的改性 | 第21-22页 |
1.5 选题意义 | 第22页 |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MIL-53(Cr)晶体的合成与改性 | 第24-39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4-30页 |
2.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2.1.2 MIL-53(Cr)的合成与改性 | 第25-27页 |
2.1.3 MIL-53(Cr)的表征 | 第27-30页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37页 |
2.2.1 MIL-53(Cr)晶体的孔隙结构分析 | 第30-32页 |
2.2.2 MIL-53(Cr)晶体的 FTIR 分析 | 第32-33页 |
2.2.3 MIL-53(Cr)晶体的 XRD 谱图分析 | 第33-34页 |
2.2.4 纯化前后 MIL-53(Cr)晶体的 SEM 谱图分析 | 第34-35页 |
2.2.5 MIL-53(Cr)晶体的热重分析 | 第35页 |
2.2.6 改性后 NH_3@MIL-53(Cr)晶体的表征 | 第35-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改性的 MIL-53(Cr)对 CO_2和 CH_4的吸附相平衡 | 第39-67页 |
引言 | 第39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60页 |
3.2.1 MIL-53(Cr)吸附 CO_2的吸附相平衡 | 第40-45页 |
3.2.2 MIL-53(Cr)吸附 CO_2的吸附动力学 | 第45-56页 |
3.2.3 MIL-53(Cr) 吸附 CO_2的吸附活化能计算 | 第56-58页 |
3.2.4 等量吸附热的估算 | 第58-60页 |
3.3 CO_2在改性的 NH3@MIL-53(Cr)材料上的吸附等温线 | 第60-62页 |
3.4 CO_2和 CH_4在 MIL-53(Cr)和 NH_3@MIL-53(Cr)上的吸附等温线 | 第62-65页 |
3.4.1 理想吸附溶液理论 IAST 估算样品对 CO_2/CH_4的选择性 | 第62-6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四章 水蒸气在 MIL-53(Cr)材料上的吸附及脱附 | 第67-78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67-76页 |
4.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67-68页 |
4.1.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8-76页 |
4.2 水蒸气在改性的 NH_3@MIL-53(Cr)上的吸附等温线 | 第7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附件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