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图表清单 | 第9-10页 |
注释表 | 第10-11页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4-19页 |
1.2.1 公共设施及社区体育“健身圈”设施 | 第14-16页 |
1.2.2 设施选址 | 第16-18页 |
1.2.3 GIS 技术 | 第18-1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9-24页 |
1.3.1 国内外公共设施选址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2 国内外社区体育设施选址规划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3.3 GIS 技术选址应用研究现状 | 第23页 |
1.3.4 研究现状评述 | 第23-24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圈”设施选址模型构建 | 第28-36页 |
2.1 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圈”设施选址特征及原理分析 | 第28-29页 |
2.1.1 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圈”设施选址特征分析 | 第28-29页 |
2.1.2 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圈”设施选址原理分析 | 第29页 |
2.2 基于经济性原则的区位集覆盖模型构建 | 第29-31页 |
2.2.1 经典区位集覆盖模型介绍 | 第30页 |
2.2.2 考虑现有设施点的改进的区位集覆盖模型构建 | 第30-31页 |
2.3 基于公平性和效率性原则的设施选址组合模型构建 | 第31-34页 |
2.3.1 经典 P-中心模型和 P-中值模型介绍 | 第31-33页 |
2.3.2 考虑现有设施点的组合选址模型构建 | 第33-34页 |
2.4 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圈”设施选址模型求解流程 | 第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圈”设施选址模型求解方法研究 | 第36-44页 |
3.1 社区体育“健身圈”设施选址模型求解数据准备 | 第36页 |
3.2 基于划分聚类的需求点求解 | 第36-39页 |
3.2.1 居民楼数据前期处理 | 第36-37页 |
3.2.2 居民楼聚类算法提出 | 第37-38页 |
3.2.3 聚类算法的实现 | 第38-39页 |
3.3 设施位置候选点求解 | 第39-40页 |
3.3.1 GIS 技术缓冲区分析功能介绍 | 第39页 |
3.3.2 以需求点缓冲区求解候选设施点位置 | 第39-40页 |
3.4 社区体育“健身圈”设施选址网络拓扑构建 | 第40页 |
3.5 社区体育“健身圈”有效路径、最终设施点求解 | 第40-43页 |
3.5.1 基于 GIS 技术的改进的区位集覆盖选址模型求解 | 第41-42页 |
3.5.2 基于 Lingo 的组合选址模型求解 | 第42页 |
3.5.3 设施点有效覆盖率检验 | 第42-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无锡市某地区社区体育“健身圈”设施选址实例研究 | 第44-60页 |
4.1 无锡市某地区社区体育“健身圈”的设施配置现状调研 | 第44-48页 |
4.1.1 实地调研及相关数据收集 | 第44-45页 |
4.1.2 现有社区体育“健身圈”设施分布现状分析 | 第45-48页 |
4.2 无锡市某地区社区体育“健身圈”设施选址数据处理 | 第48-53页 |
4.2.1 需求点求解 | 第48-50页 |
4.2.2 设施位置候选点求解 | 第50-52页 |
4.2.3 设施选址网络拓扑关系构建 | 第52-53页 |
4.3 无锡市某地区社区体育“健身圈”设施选址求解 | 第53-59页 |
4.3.1 选址模型求解 | 第54-58页 |
4.3.2 选址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研究总结和展望 | 第60-63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60-61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