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球类运动论文--网球论文

功能动作训练体系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14页
    1.1 选题依据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页
        1.2.2 实践意义第10页
    1.3 文献综述第10-14页
        1.3.1 功能动作训练体系的主要内容第10-11页
        1.3.2 功能动作系统原理第11-12页
        1.3.3 核心概念界定第12页
        1.3.4 国内功能动作训练体系研究述评第12-14页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14-20页
    2.1 研究对象第14页
    2.2 研究方法第14-20页
        2.2.1 文献检索法第14页
        2.2.2 访谈法第14页
        2.2.3 数量统计法第14页
        2.2.4 实验法第14-19页
        2.2.5 成绩测量评价法第19-20页
3 研究内容第20-31页
    3.1 网球发球技术教学中训练方案制定依据的主要内容第20-22页
        3.1.1 网球发球技术项目特征第20页
        3.1.2 网球发球技术中身体各肌肉的收缩形式第20页
        3.1.3 网球发球技术中身体各肌肉的作用第20-21页
        3.1.4 网球发球技术中身体各部分的用力肌群第21-22页
        3.1.5 网球发球技术教学当中的牵伸训练第22页
    3.2 影响网球发球模式的因素第22-24页
        3.2.1 身体各关节的配合第22-23页
        3.2.2 身体的对称性第23页
        3.2.3 动作的节奏第23-24页
        3.2.4 发球教学中身体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第24页
    3.3 功能训练主要内容第24-27页
        3.3.1 功能动作训练方法的具体应用第24-25页
        3.3.2 PNF 牵伸与网球发球的关系第25页
        3.3.3 力量训练与网球发球的关系第25-26页
        3.3.4 反射性神经肌肉训练与网球发球的关系第26页
        3.3.5 柔韧性训练与网球发球的关系第26-27页
        3.3.6 自我牵伸与网球发球的关系第27页
    3.4 实验假设第27-31页
        3.4.1 实验对象的功能测试结果统计情况第27-29页
        3.4.2 实验组与对照组功能测试结果对比分析第29-31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1-37页
    4.1 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第31-34页
        4.1.1 实验组在两个月的功能训练前后的功能测试总分统计对比第32页
        4.1.2 对照组在常规的网球发球教学训练前后的功能测试总分统计对比第32-33页
        4.1.3 实验组、对照组的不同训练方法功能测试总分对比分析第33-34页
    4.2 两个月前后实验对象的发球成绩测试情况分析第34-37页
        4.2.1 两个月后实验对象的发球成绩测试情况见下表第34页
        4.2.2 网球发球运动成绩与动作模式的关系第34-35页
        4.2.3 网球发球运动成绩与动作节奏的关系第35页
        4.2.4 网球发球运动成绩与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第35页
        4.2.5 网球发球运动成绩与身体灵活性和稳定性的关系第35页
        4.2.6 两个月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发球成绩测试情况对比分析第35-37页
5 结论及建议第37-39页
    5.1 结论第37页
    5.2 建议第37-39页
        5.2.1 深刻理解功能动作体系第37页
        5.2.2 结合专项技术特点第37-38页
        5.2.3 功能训练手段的合理化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41-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轻体育与老年人生活质量关系研究
下一篇: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圈”设施选址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