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乐感文化思想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一、乐感文化思想中“乐”的来源 | 第10-14页 |
| (一) 乐的最初来源 | 第10-11页 |
| (二) 先秦及其后“乐”思想简述 | 第11-14页 |
| 二、李泽厚乐感文化思想的内容与层次 | 第14-23页 |
| (一) 李泽厚乐感文化思想的内容 | 第14-20页 |
| 1. 乐感文化与“巫史传统” | 第14-16页 |
| 2. 儒家乐感的形成 | 第16-19页 |
| 3. 乐感文化的形成 | 第19-20页 |
| (二) 乐感文化思想的内部的三个层次 | 第20-23页 |
| 三、乐感文化思想的核心:情本体 | 第23-31页 |
| (一) “情”的含义 | 第23-25页 |
| (二) 情感与道德 | 第25-27页 |
| (三) 情感与宗教 | 第27-31页 |
| 四、李泽厚乐感文化思想的归宿 | 第31-38页 |
| (一) “人与宇宙和谐共在”的提出与“物自体” | 第31-32页 |
| (二) 以“审美代宗教”作为手段 | 第32-34页 |
| (三) “美学作为第一哲学” | 第34-38页 |
| 1. 以美启真 | 第35-36页 |
| 2. 以美储善 | 第36-38页 |
| 五、李泽厚乐感文化思想的目的与价值 | 第38-51页 |
| (一) 对“乐”与情感的理解 | 第39-42页 |
| 1. “乐”的情感化阐释 | 第39-41页 |
| 2. 情感含义的扩展 | 第41-42页 |
| (二) 乐感文化思想对传统的发展 | 第42-47页 |
| (三) 对传统的审美化理解 | 第47-51页 |
| 结语 | 第51-52页 |
| 注释 | 第52-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