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蛭弧菌简介 | 第13-20页 |
1.1.1 蛭弧菌的形态结构 | 第13页 |
1.1.2 蛭弧菌的分类及分布 | 第13-14页 |
1.1.3 蛭弧菌裂解宿主菌的作用机理 | 第14-16页 |
1.1.4 蛭弧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6-17页 |
1.1.5 蛭弧菌应用进展 | 第17-20页 |
1.2 蛭弧菌等微生物制剂的保质期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2.1 微生物制剂的保质期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2.2 蛭弧菌制剂的保质期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3 蛭弧菌的发展应用前景 | 第22页 |
1.4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23-29页 |
第二章 蛭弧菌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 | 第29-39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材料、试剂和设备 | 第29-32页 |
2.2.1 材料 | 第29-30页 |
2.2.2 试剂 | 第30页 |
2.2.3 培养基 | 第30-31页 |
2.2.4 溶液 | 第31-32页 |
2.2.5 设备 | 第3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2.3.1 15 株受试宿主菌浓缩液的制备 | 第32页 |
2.3.2 蛭弧菌的分离 | 第32-33页 |
2.3.3 蛭弧菌的纯化 | 第33-34页 |
2.3.4 蛭弧菌浓缩液的制备 | 第34页 |
2.3.5 蛭弧菌的电镜观察鉴定 | 第34页 |
2.3.6 蛭弧菌对 15 株受试宿主菌裂解能力检测 | 第34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2.4.1 蛭弧菌的分离、纯化结果 | 第34-36页 |
2.4.2 蛭弧菌的电镜鉴定结果 | 第36页 |
2.4.3 蛭弧菌的裂解谱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第三章 蛭弧菌的保质期研究 | 第39-53页 |
3.1 引言 | 第39-40页 |
3.2 材料、试剂和设备 | 第40-41页 |
3.2.1 材料 | 第40页 |
3.2.2 试剂 | 第40页 |
3.2.3 培养基 | 第40页 |
3.2.4 溶液 | 第40-41页 |
3.2.5 设备 | 第41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3.3.1 不同保护剂最佳浓度的优化 | 第41-44页 |
3.3.2 恒温经典加速实验优化保护剂组合 | 第44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第四章 蛭弧菌的保质期验证性实验 | 第53-63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材料、试剂和设备 | 第53-54页 |
4.2.1 材料 | 第53页 |
4.2.2 试剂 | 第53-54页 |
4.2.3 培养基 | 第54页 |
4.2.4 溶液 | 第54页 |
4.2.5 设备 | 第54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4.3.1 宿主菌浓缩液的制备 | 第54页 |
4.3.2 蛭弧菌制剂的制备 | 第54页 |
4.3.3 实验样品的制备 | 第54-55页 |
4.3.4 最佳保护剂组合的加速实验 | 第55页 |
4.3.5 两组保护剂的保质期验证实验 | 第55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5-60页 |
4.4.1 正交试验结果验证 | 第55-56页 |
4.4.2 恒温经典加速实验结果验证 | 第56-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第五章 蛭弧菌对水体及轮虫中细菌的影响 | 第63-75页 |
5.1 引言 | 第63-64页 |
5.2 材料、试剂和设备 | 第64-65页 |
5.2.1 材料 | 第64页 |
5.2.2 试剂 | 第64页 |
5.2.3 培养基 | 第64-65页 |
5.2.4 溶液 | 第65页 |
5.2.5 设备 | 第65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65-67页 |
5.3.1 宿主菌浓缩液的制备 | 第65页 |
5.3.2 蛭弧菌制剂样品的制备 | 第65页 |
5.3.3 最优保护剂溶液的制备 | 第65-66页 |
5.3.4 实验用样品的处理及实验组设置 | 第66页 |
5.3.5 取样检测 | 第66-67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67-72页 |
5.4.1 蛭弧菌对总细菌数的影响 | 第67-70页 |
5.4.2 蛭弧菌对弧菌数的影响 | 第70-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创新点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