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6页 |
1.1.1 印染废水概述 | 第12-13页 |
1.1.2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 第13-16页 |
1.2 UASB 反应器简介及其发展应用现状 | 第16-17页 |
1.2.1 UASB 反应器简介 | 第16-17页 |
1.2.2 UASB 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现状 | 第17页 |
1.3 活性污泥性质变化研究 | 第17-18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UASB 反应器的启动 | 第19-38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2.2.1 实验装置 | 第19-20页 |
2.2.2 模拟印染废水水质 | 第20-22页 |
2.2.3 实验策略 | 第22-23页 |
2.2.4 检测指标和方法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7页 |
2.3.1 UASB 反应器快速启动结果 | 第24-31页 |
2.3.2 UASB 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影响因素分析优化 | 第31-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UASB 反应器处理真实印染废水的研究 | 第38-46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3.2.1 实验装置 | 第38页 |
3.2.2 真实印染废水水质 | 第38页 |
3.2.3 实验策略 | 第38-39页 |
3.2.4 检测指标和方法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3.3.1 UASB 反应器处理效果分析 | 第40-42页 |
3.3.2 不同阶段废水可生化性变化 | 第42-43页 |
3.3.3 不同阶段出水总芳香胺浓度变化 | 第43-44页 |
3.3.4 不同阶段 VFA/Alkalinity 变化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颗粒污泥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46-57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6-50页 |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6-47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47-5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4.3.1 污泥沉降性能变化研究 | 第50-53页 |
4.3.2 污泥比产甲烷活性变化 | 第53-54页 |
4.3.3 污泥中金属元素含量 | 第54-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UASB 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不同运行阶段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57-67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实验材料 | 第57-59页 |
5.2.1 污泥样品来源 | 第57页 |
5.2.2 仪器与试剂 | 第57-59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9-62页 |
5.3.1 总 DNA 的提取 | 第59页 |
5.3.2 PCR 扩增 | 第59-60页 |
5.3.3 电泳定性检测 | 第60页 |
5.3.4 DGGE 胶制备 | 第60-61页 |
5.3.5 DGGE 电泳 | 第61页 |
5.3.6 DGGE 胶片染色 | 第61-62页 |
5.3.7 切胶回收、PCR 扩增与构建克隆 | 第62页 |
5.3.8 测序 | 第62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62-66页 |
5.4.1 PCR 扩增结果 | 第62-63页 |
5.4.2 DGGE 电泳及图谱分析 | 第63-64页 |
5.4.3 切胶回收 PCR 结果 | 第64-65页 |
5.4.4 测序结果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件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