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软弱夹层红砂岩边坡水毁机理及加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渗流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1.2.3 考虑渗流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14-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本文创新点 | 第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边坡软弱夹层渗流理论 | 第18-33页 |
2.1 渗流理论的发展 | 第18页 |
2.2 渗流的基本理论 | 第18-23页 |
2.2.1 Darcy定律 | 第18-19页 |
2.2.2 渗流微分方程 | 第19-23页 |
2.3 渗流问题的数值解 | 第23-28页 |
2.3.1 渗流问题的边界条件 | 第24页 |
2.3.2 渗流问题的有限元法 | 第24-28页 |
2.4 软弱夹层中的渗流场 | 第28-32页 |
2.4.1 软弱夹层中渗流场分布规律 | 第28-30页 |
2.4.2 影响软弱夹层渗流场的因素分析 | 第30-31页 |
2.4.3 软弱夹层渗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考虑渗流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33-44页 |
3.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概述 | 第33页 |
3.2 机动位移法理论 | 第33-39页 |
3.2.1 理论基础 | 第33-34页 |
3.2.2 公式推导 | 第34-39页 |
3.2.3 机动位移法的优势 | 第39页 |
3.3 湘西红砂岩水毁机理 | 第39-43页 |
3.3.1 计算模型 | 第40-41页 |
3.3.2 边坡渗流稳定性分析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红砂岩边坡软弱夹层渗流试验研究 | 第44-66页 |
4.1 基础实验 | 第44-48页 |
4.1.1 矿物成分分析 | 第44-45页 |
4.1.2 天然密度实验 | 第45-46页 |
4.1.3 天然含水量测定 | 第46页 |
4.1.4 筛分实验 | 第46-48页 |
4.2 软弱夹层渗流模型试验 | 第48-57页 |
4.2.1 试验意义和目的 | 第48页 |
4.2.2 模型试验原理 | 第48-49页 |
4.2.3 实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 第49-55页 |
4.2.4 试验结果 | 第55-57页 |
4.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7-65页 |
4.3.1 软弱夹层中孔隙水压力的分布 | 第57-59页 |
4.3.2 滑坡推力与边坡位移 | 第59-61页 |
4.3.3 因素正交分析 | 第61-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5 含软弱夹层边坡渗流稳定性分析 | 第66-76页 |
5.1 软弱夹层渗流场的计算 | 第66-73页 |
5.1.1 渗流场计算模型 | 第66页 |
5.1.2 水压托浮力的计算 | 第66-73页 |
5.2 渗流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73-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6 红砂岩边坡排水加固 | 第76-84页 |
6.1 排水加固方案的提出 | 第76页 |
6.2 试验方案 | 第76-78页 |
6.2.1 试验条件 | 第76-77页 |
6.2.2 试验方法 | 第77-78页 |
6.3 试验结果 | 第78-81页 |
6.3.1 软弱夹层孔隙水压力分布 | 第79-80页 |
6.3.2 后推力与位移曲线 | 第80-81页 |
6.4 试验数据分析 | 第81-83页 |
6.4.1 软弱夹层渗流场分析 | 第81-82页 |
6.4.2 排水加固效果分析 | 第82-8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7.1 结论 | 第84页 |
7.2 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