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资产重组影响绩效的路径研究 | 第14-16页 |
1.2.2 资产重组影响绩效的结果研究 | 第16-18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8-19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21-22页 |
2 资产重组与绩效的理论概述 | 第22-3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6页 |
2.1.1 资产重组的涵义 | 第22页 |
2.1.2 资产重组的类型 | 第22-25页 |
2.1.3 资产重组绩效的内涵 | 第25-26页 |
2.2 资产重组绩效的评价方法 | 第26-27页 |
2.2.1 事件研究法 | 第26-27页 |
2.2.2 财务分析法 | 第27页 |
2.3 资产重组绩效的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2.3.1 效率理论 | 第27-28页 |
2.3.2 市场势力理论 | 第28-29页 |
2.3.3 信息信号理论 | 第29页 |
2.3.4 财富再分配理论 | 第29-31页 |
3 中核钛白资产重组案例介绍 | 第31-41页 |
3.1 中核钛白简介及选取依据 | 第31-34页 |
3.1.1 公司简介 | 第31-33页 |
3.1.2 案例公司选择依据及理由 | 第33-34页 |
3.2 中核钛白的重组内容 | 第34-37页 |
3.2.1 重组对方介绍 | 第34-35页 |
3.2.2 中核钛白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收购兼并金星钛白 | 第35页 |
3.2.3 配套资金的募集 | 第35-36页 |
3.2.4 签订3年盈利预测补偿协议 | 第36-37页 |
3.3 中核钛白资产重组的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3.3.1 企业经营情况不理想,偿债能力差 | 第37-38页 |
3.3.2 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抗风险能力弱 | 第38-39页 |
3.3.3 钛白粉行业集中度偏低,生产企业规模偏小 | 第39-41页 |
4 中核钛白资产重组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 第41-65页 |
4.1 中核钛白资产重组市场绩效分析 | 第41-44页 |
4.1.1 股价变动情况分析 | 第41-42页 |
4.1.2 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分析 | 第42-44页 |
4.2 中核钛白资产重组财务绩效分析 | 第44-59页 |
4.2.1 资产重组前后盈利能力的对比分析 | 第44-47页 |
4.2.2 资产重组前后偿债能力的对比分析 | 第47-50页 |
4.2.3 资产重组前后营运能力的比较分析 | 第50-55页 |
4.2.4 资产重组前后发展能力的对比分析 | 第55-59页 |
4.3 资产重组影响绩效的内部因素分析 | 第59-62页 |
4.3.1 公司管理理念的更新增强了公司竞争力 | 第59-60页 |
4.3.2 多区域产业布局,多种优势协同互补 | 第60-61页 |
4.3.3 整合公司现有产能,提升生产销售规模 | 第61-62页 |
4.4 资产重组影响绩效的外部因素分析 | 第62-65页 |
4.4.1 政府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发展 | 第62-63页 |
4.4.2 工业协会出台能耗限额新标准,行业准入门槛提高 | 第63页 |
4.4.3 钛白粉行业整体形势向好,钛白粉需求上涨 | 第63-65页 |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65-71页 |
5.1 结论 | 第65-67页 |
5.1.1 中核钛白资产重组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 第65-66页 |
5.1.2 资源的有效整合是中核钛白资产重组的关键 | 第66页 |
5.1.3 外部因素是中核钛白资产重组的要件 | 第66-67页 |
5.2 启示 | 第67-70页 |
5.2.1 资产重组是钛白粉行业的必然趋势 | 第67-68页 |
5.2.2 加大科研投入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第68页 |
5.2.3 合理确认目标,认真选择重组对象 | 第68-69页 |
5.2.4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资产重组,抓住行业的机遇 | 第69-70页 |
5.3 本文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0-71页 |
5.3.1 研究不足 | 第70页 |
5.3.2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